1949年1月,已经来到解放区的沈钧儒(左二)、李济深(左三)、郭沫若(左五)等在沈阳观看秧歌表演。
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周恩来叫人特制一把可以抬人的藤椅,供年老行动不便的司徒美堂乘坐。
李济深记录其北上参加新政协经历的日记一页
协商民主,外国政坛听起来十分惊奇,在中国,却是愈行愈兴,而且正在走向制度化,成为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政治文明形式。中国为何重视协商民主?这要从共和国的诞生说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让我们回放历史的镜头,寻找协商民主发明的踪迹。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制定代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国号、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国徽;组织中央人民政府,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授权中央人民政府筹备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闭幕次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来自“协商”。
■中国共产党举起的“政治协商”这面民主大旗,何以成了众望所归
这“协商”二字,其实是个共同发明。
1945年8月,漫长的14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全中国的老百姓殷切期盼和平,中国政坛的两大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也开始谈判。与此同时,除原有的中国民主同盟外,重庆、上海、广州等地,又新建多个党派。一时间,召开党派会议,推动民主政治,成为舆论主流。开会总要有个名目,时称“政治会议”。政治会议召开时,国民党代表王世杰提出加上“协商”二字,颇得各方赞赏。于是,中国有了“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一个世界政治史上从来没有的机构,由中国人创新而生。
这个发明,又是中国各党派协商的成果。经过数十次会议,政治协商会议达成改组政府、整编军队、和平建国纲领、国民大会、宪法草案等五项决议案。
政治协商给中国带来和平建国的希望,在全国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可是,执政党却反悔了。国民党舍不得与其他党派分享权力,蒋介石在会后不久就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内战,后于1947年取缔了中间党派民盟。
1948年5月1日,“国民大会”在南京闭幕,蒋介石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同日,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共产党正在战场上同国民党生死拼杀,喊出这些口号毫不奇怪。但是,这五一口号中有一条却十分新鲜:“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国民党的国民大会,只有青年党、国社党等个别党派参加,而民革、民盟等民主党派却响应了共产党。蒋介石的国民大会,尽管走着民主政治的程序,却没有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成了一出独角戏。这时,中国共产党再次举起政治协商这面民主大旗,就成了众望所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