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深入体会讲话贯穿始终的思想精髓,领悟习总书记独具特色的战略眼光、思维方式、领导风格、工作艺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历史、现实、未来相通的历史眼光。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他谆谆告诫我们:“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他关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回顾分析,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的精辟阐释,关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点,关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论述,都体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意识,运用历史眼光,就要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守住政治底线,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政治方向和政治使命。
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的价值追求。他指出“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拜人民为师,向人民请教,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强烈的问题意识。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时,他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时,他注重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部署党的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他主张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 的责任担当,就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敢于直面矛盾,绝不回避问题,把化解矛盾、处理问题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分析问题,分清问题的主流和支流,抓住问题的症结和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攻坚克难,着力解决重大实际问题,让人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