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十次出访体现的外交战略与理念 (3)

习近平十次出访体现的外交战略与理念 (3)

外交话语:中国国际形象的鲜明特色

在习近平主席擘划的大战略中,中国外交不仅敏于“行”,也同样敏于“言”。

冷战结束后,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与西方过分求同的风潮,一些国人热衷于以西方的话语模式塑造中国的形象,却并未引来预期中的赞美甚或尊重。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一些西方人甚至发出疑问:当年我们工业化了,今天你们也工业化了;那么,当年我们对外扩张了,今天你们也将对外扩张吗?

在建构中国形象时,如果永远只是对西方既有形象的模仿和求同,我们注定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回首历史,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并未走上“盲目模仿西方”的歧路,始终保持着独立自主、拒绝依附的鲜明特色,然而,以此观之,中国的国际形象传播却似乎依旧任重道远。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首次从战略高度明晰了中国形象的独特内涵——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各界明确了一个久被忽视的原则——与传统西方大国相比,中国的国家形象必须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201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了有别于西方传统的中国式“群体导向”的世界观: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水涨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满,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外交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外交的战略与理念中,一个有更多国家脱贫致富的世界——而非少数国家垄断发展成果的世界,才是值得各国人民所共同憧憬的美好明天。

对内,永远不忘新中国是人民的共和国,仁民爱物、和谐共生;对外,永远不忘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济弱扶倾、和平发展。唯此,中国的国家形象才会有更加扎实的事实基础,以令更多的世人心悦诚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才能够凝聚国人意志,并为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支持和祝福。(姚遥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 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