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周松勃 难舍仁心(2)

守望:周松勃 难舍仁心(2)

摘要:在河北涿州市,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村医周松勃。他行医27年,跑遍了附近100多个行政村,诊治患者100万余人次,精心整理记录下219本共40多万份患者病历档案,减免贫困患者医药费不计其数,手中900多张患者欠下的欠条,两大本为急重病人垫付转院大额费用借款账本,流水近百万元。

如此一来,这些年慕名来找周松勃瞧病的越来越多,“不光十里八乡,像易县、涞水等地也有许多患者慕名而来,这些年,卫生所里平均每天都会有100多位患者来就诊。”周松勃说。

“生命不允许出错,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由于经常到乡亲们家里诊断,周松勃对乡亲们的基本健康状况了如指掌,熟记于心,乡亲们都夸他是村民健康的“活档案”。

周松勃保留着几大摞病例登记本。“其他东西都允许出错,但生命是不允许出错的,错了就再也改不过来了。20多年来,我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周松勃说,这个要求给他带来很大压力。从1987年开始,他每诊治一位患者,都要做较为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所在的村、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处方及处置等,每2000人次装订一册,27年来从未间断。他已精心记录和整理了219本、共40多万份这样的患者病历,摞起来有一人多高。

打开档案,病人过去得病情况跟这次得病登记有何不同,一目了然。周松勃说,如果患者说这次用药不如上次效果好,翻开病例,就可以根据他上次治疗情况对症下药。他还根据病例整理出群众得的常见病及一些治疗方法和经验。

“登记病例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些年来,我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没有闹过一次医患纠纷。即使这是村里的一个小诊所,即使过去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病例登记,我也严格坚持下来。”周松勃说。

2012年国庆节后,周松勃和老伴刘翠芳去保定红十字会签订了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协议。周松勃说,“人死之后,要么被掩埋腐烂掉,要么化为一堆灰烬,为什么不发挥最大功效呢?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无论干什么工作,一辈子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也可以说干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也可以说干了一件伟大的事。”

小村医有大医德

因为爱这片沃土,才像一粒种子,根植家乡的土地;因为有着博大的爱心,才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牢记使命。作为一个乡村医生,周松勃始终怀着救死扶伤、造福乡民的朴素情怀,努力践行“医者仁心仁术”的信条,难能可贵。

为家庭困难患者减免诊疗费用,为急症危重病人垫款转诊,救人为先的心胸和生命至上的举动令人赞赏。在以良好的医德为乡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周松勃还对医疗垃圾、医疗废水处理十分重视,更是彰显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周松勃说,自己多年慷慨“舍药”,并没有把卫生所舍垮,也没有把自己舍穷,卫生所反而日益红火,这是乡民对自己的认可。他把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作为人生目标,把所有精力奉献给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一腔热血服务于群众,用高尚的医德践行了医者的誓言;而乡民则用感激与感谢,对他的良心行医给出真诚褒奖。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