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微讲座兴起好学实干之风

重庆:微讲座兴起好学实干之风

摘要:深入落实“十六字”要求,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行为逐步养成的过程,对做好政府工作具有重要而特别的指导作用。微讲座深入探讨“十六字”要求与政府工作的关系,让政府系统找到了提升政府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好学才能上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近年来,江津区人民政府坚持在每次常务会议结束前举办10分钟左右的微讲座,积少成多、积沙成塔,促进区政府系统兴起了好学实干的好风气。

每次微讲座确定一个主题,讲解力求情理交融、微言大义,触及思想、引发共鸣。实践证明,把微讲座引进政府常务会,让参会人员研究完具体行政事务后,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科学的理论、先进的经验。这一做法弘扬了我们党重视理论学习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有效弥补了政府工作“重事轻理”、“重工轻学”的短板,使政府工作“务实”与学习提高“务虚”有机统一了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这“十六字”整体要求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重庆实际,更符合人民群众期待,是简明通俗的时代要求和科学方法,极具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江津区政府通过系列微讲座,让政府领导干部不仅明白了“做什么”,更重要的是领会了“为什么”和“怎么做”,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

微讲座借事说理。“十六字”要求聚焦于“干”,回答了“如何实干和怎样善干”的现实问题。“低调务实”是思想先导,“少说多干”是行为表征,“敢于担当”是动力支撑,“积极作为”是目标归宿。“十六字”融合“知情意行”,形成为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微讲座讲了三个生动故事。第一个是“低调务实”的反面故事。上世纪90年代,湖北神农架一个村子,为了对付横行的野猪,装了个大喇叭放狮子、老虎等猛兽的录音。一开始,野猪吓跑了。过了些时候,野猪发现没有危险,就又回来,并拱倒了喇叭杆子。村民说:唱高调、说空话,连野猪都骗不了。第二个是“少说多干”的故事。集市上两个摊都卖菜刀,一边高喊:“谁下厨房谁受累,买了不受菜刀罪”。另一边却是个哑巴,拿出片白铁皮,一刀刀剁下去,铁皮成铁丝。谁的生意好?不用想就知道。第三个是“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反面故事。有个寓言,说三只猴子叠罗汉翻高墙,一不小心倒了。最上面的猴子说:“中间的抖了一下,我才歪了。”中间那只说:“下面的抽搐了一下,我才抖的。”最下面的猴子说:“我好像听见老虎的声音,所以抽搐了一下。”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借口。这些故事让党员干部对“十六字”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