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百姓儒学”工程背后之思考(2)

【案例】“百姓儒学”工程背后之思考(2)

从操作层面说,每个村庄配备一名儒学讲师,缺乏可操作性,徒具形式主义,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纯属是浪费纳税人钱财装点官员政绩。众所周知,今天农村地区生活的最主要人群是老人,文盲比例较高,甚至根本已经听不到,毫不夸张的说,每村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宣传儒学,实际上就是政府组织儒学讲师给六七十岁的老人讲儒学,他们对包括儒学讲座在内的知识讲座有多大兴趣?能听懂儒学讲座吗?这实在是太荒唐。

再者,随着公社的消失,村民与集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松散,组织村民参加关系到村民利益的“一事一议”会议都非常困难。即便是开村民代表会议,也都要给村民发点补贴或礼品,否则,绝大多数村民宁可下地干活,或者在家打麻将。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村庄即便配备了儒学讲师,要想顺利开课,让村民能参加儒学讲座,首先得准备补贴款、奖品,吸引——准确说是雇村民来听课,这本身就背离了儒家思想,而且加重了村集体负担,政府财政也不会出会议的人头费吧。

笔者以为,要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儒学,传承国学热潮,政府之手不宜伸的过长,应当以课题传播为主,以面向青年人为主,更不能滥用纳税人的钱财传播儒学。

曲阜“百姓儒学”别玩财大气粗

为了推进儒学普及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曲阜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施意见》,“当地每个村庄都将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就是这个“意见”推出的重大举措。对405个村庄每个村庄配备一个儒学讲师,网友直呼“财大气粗”。

对于“财大气粗”的曲阜来说,只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把“百姓儒学”活动搞出成效来,也是一项值得称道的政绩。问题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百姓儒学”是否为可行之策,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论证。如此兴师动众,大手大脚,真有点“大跃进”的嫌疑,这也正是“财大气粗”的吐槽中所隐含的担忧。

曲阜想通过“百姓儒学”活动达到提高村民素质,营造和谐村风、民风为目的,可谓抓住了地方文化的“根”。作为孔子故乡,就应该有点孔子文化气息,即使将这种文化气息融入到民风民俗中去也不为过。这几年,曲阜通过各种途径,结合本地的儒学文化底蕴,利用孔子历史遗迹,打造了有声有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民风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曲阜痛感民风民俗在旅游文化、现代农村建设中的份量,想利用儒学中的优秀文化对村民素质加以良性干预,此举无可厚非。问题是,利用儒学文化来提高村民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种文化浸润,一种文化渗透,需要付出较长时期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企图在短期内实现文化“大换血”,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再则,任何一项文化事业的推动总会遇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就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所以,要使“百姓儒学”为村民乐意接受,显然还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工作。比如孔子思想的提炼、教材的编选、教学人员的培训、教学方式的把握等,都要考虑怎样适合村民的口味,既要切实有用,又要兴味盎然。如果让405位“儒学讲师”一窝蜂似的涌上,面对村民一通宣教,势必把“活动”搞成“运动”,其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弃甲丢盔。

我们不怕搞改革,就怕拍脑袋,曲阜在“百姓儒学”活动上还是理性一点好。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这是时代的特殊要求,一定要坚持,但是千万别玩“财大气粗”。文化建设的步子要一步一步地走踏实,步伐快了是要摔跤的。

“百姓儒学”易沦为政绩工程

弘扬传统文化,以提高村民素质,营造和谐村风、民风为目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中,有着很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东西,作为孔子故乡的曲阜,有着礼仪之乡的美誉,现在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大力提倡正可对现代文明有所裨益的传统文化,是对症下药。

但是曲阜却实行村村配一名儒学讲师,还规定,将实现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真正让儒学走进乡村,力争再现“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盛景。此种做法显得有些矫枉过正。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