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百姓儒学”工程背后之思考(3)

【案例】“百姓儒学”工程背后之思考(3)

儒学虽好,但也有糟粕与精华之分,儒学并不全是精华,现在让家家奉行儒学家训,村村一台儒学新剧,力争再现“东鲁遗风”,让人恍然有隔世之感,也让人想起东莞不久前被当地政府关停,打着弘扬传统文化而教育学员“男尊女卑”腐朽观念的“女德班”。虽然现代社会缺乏传统美德濡养,但也没必要对儒学进行全盘“复辟”与复活。

如果村村户户在这种儒学的“濡养”中得以成功“洗脑”,一个动辄便是礼义廉耻、长幼尊卑,讲究集体观念与意识的现代村民,是否会与现代文明,与崇尚个性与自由的现代社会有所冲突?现代文明社会虽有缺憾,但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如果完全回到以儒家治理社会的时代,其实是一种倒退,儒学对于现代社会,只能作为如同是人生病之后的一种辅助的调养手段,而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办法。

“百姓儒学”工程,本应该建立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如果强行推广,会不会变成村民的一项不太心甘情愿接受的任务呢?如果只是说说而已,做做样子,也怕沦为形象工程,烂尾工程,又会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白白耗费纳税人钱财。

只有“仓廪实”,才能“知礼节”,提高当地的现代教育水平,搞活当地的经济,让村民脱贫致富,这才是实实在在地帮了百姓,也才能提高人们素质,让每一个人更符合一名现代公民的要求标准,如此才有望实现孔子以及古今中外历代贤人志士所矢志追求的“理想国”。

【启示与思考】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宣传国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这没有错,也应该做,尤其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里宣传儒学,提出如此宏伟的规划,彰显出地方政府对孔子故里“儒学”的重视,令人钦佩。

要说这个工程也不是什么坏事,兴儒学需要必要的行政手段。曲阜村村配备儒学讲师,不管它有没有用,客观上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环境,想学的自然可以如鱼得水,不想学的,哪怕听两句也是好事。

然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宏伟愿景,决不是单靠提出规划、制定目标、喊喊口号就能够做到的。比如说,推行“四个一”的宏伟规划,无论是配备教师、书屋,还是编排新剧和书写箴言家训,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需要一定的财力作支撑。

再者,由于村与村之间条件环境不同,人与人之间教育程度存在的差异,推行“四个一”计划,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既然把儒学上升到“百姓儒学”工程的高度,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现实情况,弄清楚可行性到底有多大?毕竟,如此宏伟的目标,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还是应该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下大气力。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友善的精神,并以此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百姓共识,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才是最重要的。

儒学其实离我们并不远,那么多先哲的知行合一,儒学已经融入到国人的血脉之中,化为了公序良俗,化为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学与不学,它就在哪里,想与不想,它就在哪里,只是它们的力量很多时候被尘封了。学固然重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它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但如果要让学问离开书本,变成每个人的修养,要做的还有很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