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社区减负 强化为民服务功能
近年来,南岸区委把减轻村、社区负担,深入推进村(居)民自治、提高公众参与度作为全区“一件大事、两大特色”中心工作中“创新社会治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集中力量,强力推进。
经过深入调研并对社区事务进行全面清理,南岸区出台文件,将原来由社区承担的工作251项、村承担的153项行政性事务归并整合保留为62项,并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定期清查和准入机制。
在此基础上,南岸区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推行社区行政工作扁平化管理,先后在南坪街道探索“一街一中心”,在天文街道、弹子石街道探索“多居一站”,在花园路街道探索“一居一平台”等多种社区服务模式。
另外,南岸区还以社会化服务为目标,引进了专业的社工,作为提高社区服务能力的突破口。近年来,引进了一些专业社工组织,在学府路、敦厚街、水云路等20多个社区开展了30项专业社工服务。
通过社区减负和专业社工力量的注入,社区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南湖社区负责人介绍,自从减负后,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下沉楼栋直接开展服务,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更熟悉,社区人员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更强,树立起一定的威望。
B、居民共建 老社区安全有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开放式社区人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高,治安隐患大。
据古楼湾片区负责人介绍,该片区共有55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分布在桃源路、花园路、光电路、明佳路4条主干道的合围区域,分属古楼湾、花园路两个社区。2013年,两个社区共发生刑事案件111起,群众怨声载道,社区居委会、警务室采取警情提示、宣传讲座、义务巡逻等方式均收效不佳。
为此,两个社区及时组织社区居民通过多种方式商讨后,将安防设施建设作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但是,又一个难题摆在大家面前:钱从哪里来?
为了转变居民“大事小事都找政府”的观念,培养居民“自己事情自己办”的自治意识,社区组织居民两个月召开30余次听证会、协调会,就监控设备安装事宜进行协商,居民意见得到充分体现,最终达成了“居民自筹,社会协同”的方案。
在古楼湾和花园路两个社区居民自愿出资5.5万元的前提下,获得了社会单位的协同支持19.6万元,为安防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2014年1月,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至此,该合围地区约1.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安装摄像头63个,辖区居民安全感倍增,社区凝聚力增强。
在古楼湾、花园路社区安防设施建设的典型带动下,花园路街道的南湖、明佳园、大石、金山路4个老旧小区自发效仿。
目前,“自己事情自己办”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居民自治、社会协同成为许多社区解决难题的重要方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