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变局与中国的向西开放战略(2)

国际形势变局与中国的向西开放战略(2)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

乌克兰危机的新发展,导致西方国家对俄国进行新一轮的制裁。这把俄国逼上了一个十字路口。俄国面临着渡过自身经济难关的问题。

中国在过去的两年里积极加强与俄国的关系,这有利于对冲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但是,中国在如何帮助困境中的俄国的问题上却面临着一个重要选择,这个选择不仅影响中国自身的战略利益,而且会影响未来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

第一个选择是被动地选边站,即中国在经济方面积极支持俄国,如提供信贷,增加对其能源以及其他产品的购买,以及开展其他大型项目的合作等;在政治方面则支持俄方力主的上海合作组织尽快扩充成员国的建议。这将有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甚至向结盟的方向迈进。但是这个选择也伴随着政治风险。尽管这次拿回克里米亚后普京的人气大涨,但是随着西方新一轮的经济制裁对俄国民众日常生活开始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以及支持克里米亚势必加重俄国财政的负担,普京获得的国内支持能否持续,仍然有待观察。

在上合组织内部,中俄也存在着侧重点的不同和利益的分歧。中国一直想给上合组织加进经济合作的功能,但俄国不很积极。俄国近年来推动的欧亚同盟旨在重新恢复前苏联的势力范围,抵消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影响。虽然这两年俄国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在现阶段只是限于把中国的注意力引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吸引中国投资,帮助该地区的发展。

第二个选择是利用当前的机会,推动地域经济一体化,实质性地增强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在加强中俄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加强与中亚经济的联系,重新争取中吉乌铁路上马,组建上合银行,理顺中国与欧亚关税同盟的关系。这样做是在更广泛的区域内为俄国提供机会以渡过难关,又可以对冲地缘政治上的风险,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这一长期目标的实现。

这次乌克兰危机以及东海南海危机背景下的中俄战略接近,使俄国的精英层对国际政治和俄中关系的认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今年5月在上海召开亚信会议期间,围绕着普京访华以及中俄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文媒体介绍了大量的俄国学者、政府官员和智库对俄中关系的评论。这些评论表明,前苏联解体以来,俄国各界第一次开始认真地审视中国对其未来的战略意义。很多俄方的文章都认为,中国与俄国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两国将会找到更多的实现双赢的办法和渠道。

应该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向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目前俄国推动的欧亚关税同盟的基本着眼点,是用高关税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市场留给工业相对发达的俄国产品,而把其他国家的产品挡在门外。但是如果俄国无法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必然无法形成向心力。虽然乌克兰危机的成因里有更复杂的政治、民族、宗教等因素,但是经济原因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

俄国已经到了必须正视世界能源产业近年来的巨变构成的严峻挑战的时候了。中俄两国近来在能源合作方面有较大进展,这背后最大的原因是俄国在能源出口方面面临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美国能源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20年美国将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里海地区近年来成为世界上另外一个主要能源产地。这两大因素,对传统的能源输出者——中东和俄国,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欧洲曾因俄乌矛盾在冬天惨遭停气,急于开辟新的能源来源,积极发展与里海地区各国的关系。中东国家则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这些都形成了对俄国的巨大压力。如果俄国无法在其他产业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仅仅靠输出能源和军火过日子的前景并不光明。

建设中吉乌铁路、打通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的战略目标。然而由于沿线有关国家出于眼前利益的考量,中吉乌铁路一直无法开工。中亚线的打通,不仅对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乃至对整个欧亚大陆的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个趋势可以为俄国经济寻找未来的方向提供新的机会。面临西方不断加深经济制裁的形势,俄国如能融入地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从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寻找新的产业定位和经济增长点,恐怕是决定其今后数十年国运的一个分水岭。

中俄两国经济科技互补性强,合作必然带来双赢。这次中俄签订的天然气协定和共同开发宽体客机的协定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国和俄国可以在中亚,在整个欧亚大陆找到更多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

总之,通过增强上合组织的合作范围与经济功能,以推动地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是一种更为向前看的主动应对思路。它能帮助俄国渡过难关,也有利于维护和平,同时也维护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这将为中俄两国在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板块——欧亚大陆构建双边关系,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