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充分发挥湘学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王伟光:充分发挥湘学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当代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意识、精神文明方面的集中体现。对湘学的研究和宣传,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科学扬弃,加强文化认同、文化体验和文化融合。

编者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湘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承继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承载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本刊特以“弘扬湘学优良传统,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题,约请王伟光、杨胜群、文选德三位专家学者撰文,系统阐述湘学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期为地域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更多有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湘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精华的发扬光大可以充实、扩展、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湘学的发展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同时又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服务。

湘学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营养要素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固其根本、浚其源泉之道。反之,抛弃传统,就会丢掉根本、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在中华文化的大传统中,有着众多绚丽多姿的地域文化传统,它们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鲜活的文化质料、丰富的实践载体、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湘学作为产生和传承于湖湘大地的极富湖湘特点、时代特征与个体特性的地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价值传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湖南应当以继承发扬湘学优良传统为切入点,做好湘学优良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文章,通过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文化认同、文化体验,不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前进。

湘学思想精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滋养。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奋斗史、发展史,湘学以崇尚事实、经世致用、忠诚图强的特点在其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潇湘大地的无数先贤,用他们的聪慧、才智和体悟,书写着修身齐家治国的人文精神华章,为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千年湘学积淀孕育了内涵丰富的价值思想,绵延流淌着湖湘士人特色鲜明的价值追求。激活传扬一个个鲜活湘学人物身上的价值原素,挖掘整理湘学优良传统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素,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塑造湖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形象。

湘学文化始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是其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所著的《通书》,整部以“诚”立意,认为诚乃“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诚”是包括诚信、诚实、忠诚、友善等的传统美德。周敦颐倡导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性,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思想,都是对人的道德规范和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国藩认为“习勤劳以尽职”“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主张敬业勤奋是保持活力不致懒腐的根本。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总结批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唯心主义思潮,继承发扬了中国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奠定了湘学人文道德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近现代以来,优秀的湘人湘事湘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早有黄兴、蔡锷响应民主呼唤致力推翻清王朝的中华民族复兴精神,亦有杨度大力提倡“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担当精神;后有湖南农民积极组织革命运动,点燃中国革命火种的大无畏气概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系列湘籍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牺牲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毛泽东吸收改造了湘学尚实的优良传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引,形成了“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南。一代代湘人,尤其是当今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湖南人民,为实现经济腾飞、社会安康在祖国建设中贡献出智慧与血汗,形成了“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从中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