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宪法法律权威(2)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2)

 宪法权威有何意义?

宪法权威在当代中国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宪法是否有权威将关系到国家的根基。一个国家的根基,除制度规范外,还有精神、文化的根基。历史经验表明,当宪法有权威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根基是有保障的,当宪法没有权威的时候,这个国家可能成为军事大国、经济大国,但不可能成为现代化大国,因为根基没有得到维护。

第二,从历史经验来看,社会治理是否成功也取决于宪法的成功和宪法的有效实施。在现代社会中,宪法是整个国家治理的基础、保障和根本,凡是有效通过宪法治理的国家,一般来说,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是成功的;不以宪法为基础来推动国家治理,也许这个国家在某些领域实现了现代化,但是不能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更不能成为现代法治的国家。

第三,宪法有没有权威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依宪执政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宪法有没有尊严,也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有没有尊严。不尊重宪法,就是不尊重党的合法性、不尊重人民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八个字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世界法治发展规律作出准确判断以后,根据中国法治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法律命题,也是政治命题,也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四,宪法有没有权威也关系到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的信仰体系。有时,大家都觉得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社会价值观、缺乏价值共识、缺乏社会信任。这有很多原因和表现,我认为宪法没有权威的国家不可能存在社会价值共识、不可能存在信仰体系,也不可能有超越人们利益的一种规则,未来要重建社会共识,还需要通过宪法凝聚共识。

第五,四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体系要保持协调与发展,需要建立解决冲突的规则与程序,一切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都是无效的。宪法第五条“一切政党、社会团体、个人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已经明确了党不可能有宪法和法律之外独立的规范体系,所有的规范体系都应该在宪法和法治体系之内,受宪法法律约束。

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既然宪法权威对中国当下发展特别是对四中全会以后的社会发展如此重要,在未来宪法实施中,就要真正落实习近平同志“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思想,全面推进宪法实施。

第一,靠宪法的力量把权力关进宪法这个笼子里,规范公权力滥用现象,建立制约权力的机制,这是树立宪法权威的基本要求。

第二,树立宪法权威实际上也是维护党的权威。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第三,要切实加强宪法监督和程序。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在宪法监督问题上,学界呼吁了30多年,我们需要担当,需要智慧,需要回应社会期待。要尽快建立一个看得见的、能够行得通的宪法监督机制,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适时启动宪法解释程序。

第四,宪法权威还要靠社会信仰和社会文化,树立健全的文化是未来中国从法治大国走向法治强国的根本保障。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我相信,随着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今后宪法权威将得到有效维护,法治中国建设将进入新的阶段。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