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担心:捐赠的服装因为被穿过,怕被捐赠者的身体安全受到影响,这确实也是个问题。除了个别捐赠者对捐赠的服装进行清洗外,多数捐赠者做不到清洗消毒。这可以解决:有关部门在回收过程中,对捐赠服装进行统一清洗、消毒,对破的、过分脏的军训服挑出来,清洗消毒后分类打包。
租赁也是个办法。为避免浪费并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保持现有统一采购方案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允许学生自愿租赁军训服装。只要统一清洗消毒,还是会有新生租赁的。只是租赁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军训服装磨损后怎么定价?回收的钱谁来出?回收资金压一年的风险谁来承担等问题,只要有关部门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不难操作。对于租赁方式,相关部门要出台规定,明确军训服装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标准。
让军训服有好归宿也不难
学生军训服都是家长花钱买的,仅仅因为入学时要进行一次军训,学生就必须要整齐划一地穿上军训服。而等到短暂军训一过,这些军训服就自然用不上了。
应该说,军训服的质量还是过得硬,无论是服装面料的耐磨性,还是穿在身上的舒适度都比较好。但在正常生活中穿这样的服装显然不适合,也很少有人穿着军训服出入在公共场合。既然没人穿这些军训服,难道就此毁了吗?肯定不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果将军训服随随便便废弃,那么这不仅与违我们当前大力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格格不入,而且与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不相匹配。
笔者认为,如果想让军训服有个好归宿并不难,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军训服既然有耐磨性、穿着有舒服感等特点,那么我们何不把这些军训服送到需要的地方去呢?比如:赠送农民做农活时穿、送到企业或建筑工地,让职工当工作服穿,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将这些军训服清洗、修补进行循环使用。
学校每年都有新生报到参加军训,如果把这些军训服进行循环使用,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家长花钱购买新军训服的费用,而且也节约了我们公共的有限资源。新生家长在领用军训服时可少量地付点折旧费,学校可组织共青团组织负责清洗和修补军训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笔者认为,做好军训服归宿的文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节约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让学生在勤俭节约、奉献爱心等公益事业上出一份力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