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艺崛起的应有之“色”
实现我省的文艺崛起,决定于“文艺冀军”的崛起,决定于“燕赵文艺”的崛起。这里的“文艺冀军”,是指长期生活在河北或是着力表现河北人民生活的创作主体群落;而“燕赵文艺”,则是指基本表达了燕赵人文精神的价值理念,拥有着强烈、充沛的燕赵风骨审美艺术诉求的文艺作品。所以,实现我省的文艺崛起,应是我省历史文化优秀传统、现代先进文化,在文艺作品精神价值理念高端上的着意凸显。
走特色化、差别化和创新型的文艺崛起之路,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实现燕赵人文精神与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转换。我省文艺崛起的精神价值之一,应该就是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崛起。发生、发展在古燕赵区域的燕赵文化,与近现代的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构建成了现代河北文化的基础和主体。实现燕赵人文精神与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转换,就是要在充分吸收燕赵文化传统精华的条件下,注重对我省沿海近现代工业文明、工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吸收,注重红色文化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上的发扬光大,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文化发展现实的当代总结,以能够形成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价值实质和内容主干。二是实现燕赵风骨审美精神与现代河北审美精神的转换。从战国时燕赵历史事件、建安文学、元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色小说”至今,无一不蕴含着燕赵风骨的价值理念,无一不透露着燕赵风骨的审美气息。燕赵风骨审美精神与现代河北审美精神的转换,就是要在普遍的文艺作品创作实践中,实现悲情勇为、抗争不屈向当下改革创新、建设发展精神价值的转换,实现沉郁凝重、峻奇峭拔向雄健豪迈、开放昌明精神价值的转换。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文艺工作者标注了价值航标。在讲话精神的强烈感召和推动下,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会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艰苦的创作生产实践和无愧于时代发展的优秀成果,全力促进我省文艺崛起,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