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以党建创新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四川:以党建创新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形势,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及时跟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保证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羽化蝶变”,让广大农民群众由“村民”变“居民”,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优化组织设置,夯实服务基础。针对农村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坚持党的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提升、同步见效。一方面,合理优化党组织设置,对一村多社区,按社区规模单独组建多个党支部,隶属村党支部管理;对区域半径较小、居住相对集中的一村一社区,将村党支部改建为新型农村社区党支部;对区域范围小、居住密度大的多村一社区,梯次建立党委(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另一方面,逐步建立配套组织,依法按程序建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事务监督机构,同步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通过党建带群建,促进群团组织作用发挥。

完善组织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群众共同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组织、协调等服务功能,让群众享受到城乡均等化服务。按照城镇化标准,集中进行风貌改造,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整治。统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立“1+6”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党组织活动阵地,把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等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支部+公司+农户”等模式,结合周边产业园区发展,统一规划,规范管理,规模经营。

立足规范运行,构建服务机制。在党组织内部运行方面,建立议事决策、目标责任、民主监管三项工作制度;在与相邻党组织的协调运行方面,实行党员双向报到、双重管理、双边活动,党组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作用共促的“三双三共”运行机制;在党组织上下级管理运行方面,推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 (总支)+新型农村社区党支部+功能化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户”梯次链接机制。

拓展实践载体,增强服务实效。坚持把党的活动融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过程,着眼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党员示范活动,实行“1+1”、“1+N”结对帮扶,促进党员“双带”作用充分发挥。着眼群众的文化需求,循环开展“乡村大舞台”等文体活动,激发农村社区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着眼群众的文明需要,广泛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文明劝导、法律服务、清洁城乡进社区活动,培养社区群众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农民逐步向城市居民转变。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