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众话”传播“中国声音”(2)

用“群众话”传播“中国声音”(2)

一一宝鸡市宣传干部“进基层社区讲中国故事”活动纪实

培养一支不走的宣传队伍

一些机关干部大学毕业就来到了机关,与基层脱节严重。宣讲活动不仅宣传了党的声音,还促进了干部转作风,锻炼了本领,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声音,解决群众难题。

“对于政策的学习与掌握,过去大多采用集体念文件等方式,效果并不理想,”陈均说,“这次要求下去宣讲,自己重新学习了一遍,对中央精神的理解更深,很有感触。”

从后台走上前台,到企业给职工面对面“讲故事”,对宝鸡市电视台副台长杨林来说是“第一次”。他坦言,这种角色转换不仅是积累和提高,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以后工作会更“接地气”。

新民路社区工作人员郝盼盼说,现在的年轻人功利性比较强,缺乏正能量。宣讲让我们更接近社区居民,也让我们年轻人学习成长。

渭滨区石鼓镇高家河村书记王满强认为:“三十年前缺物质,三十年后缺精神,人要有一种精神。农村更是精神真空地带。我们需要一些社会正能量。”

宣传干部们发现,群众语言拉近了干部的距离,引发了群众的互动和共鸣。庞伟明说,在下社区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时,社区一位老人也聊起了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不同,“对我们来说,这很新鲜,也长了知识”。

同时,一些群众提出了社区文化活动场地短缺、城乡接合部存在卫生死角、孩子下午放学早没人管等问题,断断续续汇总,大约有1200多条。宣传干部们帮助出面协调解决,全市百余处卫生死角得到了彻底清理;一万多册图书送到了20多个社区和企业;数千名志愿者上街头、走社区、进楼道,和群众一起清理野广告,疏导交通:“四点半课堂”在各校落实推广等,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在宣讲活动中,当得知“替子还债十三年”的眉县农民严平安的事迹后,在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宝鸡市委宣传部破例将其推举为道德模范“特别奖”,并针对其生活困难的情况进行了慰问。结合进社区宣讲中了解到的其他道德模范的生活情况,他们还出台了《宝鸡市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使60多名道德模范在马年春节前夕得到了帮扶。

渭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宝利说,基层道德讲堂大多形同虚设,此次宣讲活动是个很好的补充。他建议,社区中老年人较多,思想相对传统,社会关注面不同,小范围、聊家常式的宣讲效果更佳。不宜太频繁,但也不可或缺。

宣传干部们也普遍反映,小范围聊家常式宣讲同基层群众有良好的互动,更易掌握民情民意。

近期,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宝鸡市委宣传部对新二轮宣传干部宣讲活动作出了更详细、更周密的部署。内容上增加宝鸡文化积淀和历史典故、文明礼仪知识等拓展;宣传阵地向社区、学校的道德讲堂,大中型企业的厂房、工人生产一线,广场、公园、集市、景区、景点、星级酒店等公共场所拓展;宣传主体由市委宣传部机关干部向全市各县区、市级各新闻单位、市文广局、市文物旅游局、市文联、市社科联等整个宣传文化系统拓展;在宣传形式上,由理论宣讲、演讲形式向快板、山歌、小品、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

目的只有一个,在宝鸡市建立起一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宣传队”,使之逐渐成为基层正能量的传播者,马鲜萍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