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北约向何方

未来北约向何方

冷战结束后,北约曾经处在通向欧洲未来的十字路口,面临两种选择:自然消亡或者继续生存。20多年来,北约通过改革和调整,已逐步实现了从军事联盟向安全-政治联盟的转型。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急剧升温。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引发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危机,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骤然剑拔弩张。如今,威尔士峰会已然落幕,北约也刚刚换了新掌门,北约未来走向何方,最为人关注。

经济危机等因素削弱北约

北约在转型过程中成员国和对话伙伴都不断增加,其身影也出现在世界的更多地区,不过,自2012年5月芝加哥峰会后很长一段时间,北约就显得比较“沉寂”。这是因为它受到了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一是财政拮据极度困扰。冷战末期,欧洲人还承担北约军事开支的34%,如今这一比例仅为25%。2010年以来,以危机震源国希腊为首的欧洲各国纷纷强化财政紧缩政策,几乎所有欧洲的北约成员国都在国防领域削减了开支。2012年,北约成员国中只有4个国家履行了防务开支至少达到国内生产总值2%的承诺,军费预算正朝着跌破1%的方向滑落。大多数欧洲成员国的军队陷入严重荒废,使得北约处于危险的“下行漩涡”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北约首次提出“灵巧防卫”,目的是扭转北约军费不足的困境及保障足够的军事实力应对新挑战。然而,“灵巧防卫”策略治标不治本,欧洲国家必须牺牲部分主权来共享防务资源,如何执行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实际操作并不容易。

二是四场战争“前车之鉴”。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被欧洲人看作是“特例”。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及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无休止的“军事折磨”之后,北约成员国早已感到疲惫和厌倦,动用武力的条件反射式的冲动开始减退。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虽然法国取代美国充当先锋,但是欧洲的北约国家力不胜任,最终还是依靠美国取胜。因此,当2013年8月美国认定叙利亚发生“化武袭击事件”,准备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的关键时刻,北约明确表示不会参战,反对“在北约框架下实施军事行动”,主张最终出路还是政治方案。

三是内部政治凝聚力下降。在2012年北约峰会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4个亚太国家出现在北约邀请的13个芝加哥伙伴国名单上,格外引人注目。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北约增加国际伙伴打造全球安全中心,但这是美国的一厢情愿。欧洲国家在冷战时期愿意跟着美国走,是因为当时面临苏联的强大威胁,现在美国将其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北约欧洲成员对此表示忧虑,并不情愿为美国在亚洲火中取栗。北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欧洲盟友不甘心唯美国盟主马首是瞻。

四是硬软实力与目标反差巨大。北约雄心勃勃欲建全球安全中心,但是对于一直想发挥全球作用的北约来说,参与阿富汗战争意味着北约已把触角伸到了亚洲;接过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标志着北约进一步将触角伸到了非洲。然而,北约长期以来都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是:冷战结束后,随着外部共同威胁的消除,北约始终难以找到团结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结合点,屡遭信任危机。不同成员国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量,对于安全问题有着迥然不同的理解,协调起来困难重重。可见,联盟使命的范围越广,其作用和效率也就相对越低。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