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

摘要:《决定》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些新观点、新提法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认识论上的升华,方法论上的创新。法律作为治国重器,对于其功能与作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多年遗留下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大多触及深层矛盾和冲突,难以摆脱利益失衡、体制失灵、机制惰性、法制滞后的掣肘,部分现行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立法不能再仅仅是对现有社会关系的确认,充分发挥引领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改革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已成为新时期立法的主要功能,立法先行已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常态。《决定》审时度势,在提出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同时,明确要求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对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推进举措,确保善治具备良法的前提。

 立法先行弘扬了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时代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的当下中国,任何实质性的改革都将面临法律障碍,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摈弃法律尚不完备的改革开放初期靠政策突破体制窠臼的“政策驱动型”改革路径,转变将改革发展与依法依规截然对立的零和思维方式。喧嚣一时的所谓“良性违宪”、“良性违法”的说法显然有悖法治精神。为正本清源,《决定》大力弘扬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时代精神,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强调,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我们坚信,按照《决定》勾画的立法先行、“法治导向性”的全新路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作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法学教授)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