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八大到APEC:读懂大时代里的中国政治(4)

从十八大到APEC:读懂大时代里的中国政治(4)

甚至可以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对“八项规定”的“加强版”与“扩大版”,因为“八项规定”中否定的内容,都可以归纳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反对的“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两年来的作风建设成果如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副明镜。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发现,以往以公款消费支撑的高端餐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十几家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一直在缩水;老百姓发现,以往“高大上”的高端酒楼纷纷放下架子开始做平民餐饮,以往逢年过节时的“天价月饼”、“天价烟酒”纷纷开始价格“跳水”;感受最深的公务员队伍,则发现以往那些“不是事儿”的事儿开始被管束、被通报: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甚至是上班玩游戏和打瞌睡……每一个以往已经习惯了的“习惯”,都被列入了纪委的“黑名单”。

正面,是“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条框;背面,是中纪委不间断的以时间节点为抓手的“曝光台”和“处分令”,以及媒体和民众24小时的监督。两年来,中共的作风建设,虽然让一些人哀叹“为官不易”,但赢得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叫好和支持——这种“向自身开刀”的做法,彰显的是执政党对自身问题的清醒认识,以及“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看来,和反腐败一样,中国两年来的作风建设,其目的也是建设政治的“新常态”:让规则成为打败“潜规则”的力量,让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更为健康,让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秩序得到好转。

而这一切的目的,都在于“为改革铺路”。因为说到底,改革需要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需要更加完善和健全的环境,需要规则意识,也需要一支精干的、能领导改革的干部队伍。

  03新规频出:改革风向标

有人说,十八大以来的两年,每年都是“禁令之年”,给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戴上“紧箍咒”。

而据本报梳理,两年来,仅中央层面发布的新规就达到30多条,平均每个月都有新规设立。

比如工作方面,有对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有包括差旅标准、公务接待在内的工作内容的规定,有清理办公用房、停建楼堂馆所等对工作场所的规定,也有对干部提拔等政治生态的规定。而在生活方面,中央层面的新规则更加“事无巨细”,包括婚丧嫁娶、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等“细节”问题,都囊括在内。

“从小事小节上严格查处和规范,对党政干部也是一种爱护。这是在整肃整个官场的作风和纪律。”杨伟东说。

除了新规,两年来,中国政治的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机构变化。统筹全局、跨部门和机构、灵活多变的“小组制”,成为外界关注中国政治的另一个风向标。

2013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任副组长;此后,从省到市到县,这一不同层面上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机构纷纷成立,成为一个垂直的高配置“改革系统”。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