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在7.4%左右 (5)

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在7.4%左右 (5)

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手段 以“生态”、“民生”为动力

尽管三季度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出现了波动,但短期经济的波动不应对中长期经济改革产生影响,当前仍应保持宏观调控的定力,继续通过“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改革激发市场内在活力。

首先,以“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在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政策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激发市场活力。要在以往的行政领域中,引入PPP原理,发挥市场的作用;要在以往半市场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领域中引入市场力量,例如在运输、能源等国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对企业的市场约束;要在减轻现有市场主体负担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整体性扩大市场容量,例如,不断推出各种税费减免,简化行政注册审批流程,引导更多的人选择创业,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二是以开放拓展市场空间。“开放”是双向的开放,既是积极向民资、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也是努力争取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市场开放,只有双向的开放才能最大限度拓展市场空间,形成良性竞争。

三是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从近期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要素驱动的传统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正在不断下降,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势在必行。“创新”既包括制度创新,也包括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源泉在于制度,制度创新的动力在于改革。习近平主席在中科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其次,以“生态”、“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将“生态”、“民生”的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新技术引入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要形成排放低碳、能量循环、资源再生,产出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使生态产业渗透到各行各业,使传统产业经过生态高新技术的洗礼后脱胎换骨,由此使生态高新技术产业群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通过开放促进民生领域发展。在合理监管的前提下,适度开放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市场,吸进民资及外资进入。坚持保障房、商品房双轨统筹下“住有所居”,商品房由市场调节,在保障房方面,由政府负责规划组织生产建设,重点需加快棚户区的改造。

最后,更加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时代,未来中国应从多年来的比较关注经济增长的总量、产能和增速,更多地转向关注提升中国经济的质量和在全球的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未来实现“强国富民”之关键。要将“国际竞争力”作为衡量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新视角”和“新标尺”;将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