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将获新动力

摘要:中国-东盟深化务实合作,既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要求,是新形势下的战略需要,也是中国-东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最终建设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选择。

以“团结一致,迈向和平繁荣的共同体”为主题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定于11月12日至13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如何深化中国-东盟全方位务实合作,打造自贸区升级版,落实好中国-东盟领导人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倡议,推动东亚合作,将是会议的主要议题。

1

(图片说明:第25届东盟领导人会议11月12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开幕。图为12日在内比都拍摄的峰会现场。)

观察人士指出,中国-东盟的务实合作已走过“黄金十年”,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站在“钻石十年”的新起点,双方仍将以合作、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携手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黄金十年”成果斐然

2003年10月,中国作为域外大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此后的十年被称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十年”。其间,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和其他领域的务实合作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目前,中国是与东盟建立合作机制最多的伙伴国之一。双方之间的领导人会议、12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和5个工作层对话合作机制,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中心等一系列合作平台,充分体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和高水平的战略合作。

2

(图片说明:11月12日,应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内比都国际机场,出席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九届东亚峰会,并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

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从1059亿美元增至4436亿美元,翻了两番多;截至2014年9月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累计达1231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对华投资超过900亿美元。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米良教授认为,在中国与诸多地区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中,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最紧密的,主要表现是,合作机制健全、政治互信度高、经济交往密切、文化交流深入。中国和东盟已建立起从经贸、文化到反恐等一系列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已开始有效运转。双方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