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把经济带建设成为千里绿色生态走廊

广西:把经济带建设成为千里绿色生态走廊

摘要: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绿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研究,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强化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在西江流域生态文化遗产丰富、保持较完整的区域,建设一批生态文化保护区。

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发达地区的连接带,自然禀赋优良,发展潜力巨大,既是国家物种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以及面向港澳和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部署,明确指出把经济带建设成为千里绿色生态走廊。要从把握重要意义着眼,增强紧迫感;从分析基础条件着眼,增强工作信心;从明确对策着眼,找准推进路径。

关键词

重要意义

建成千里绿色走廊,是保护好、发展好生态环境这一重要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区域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探索跨省区流域生态建设合作新模式的重要平台。

生态环境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重要生产力,其本质就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问题。珠江-西江水域尤其是西江流域“山清水秀生态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其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之一。要始终保持好、发展好这一生态环境的最大生产力优势,就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推进千里绿色长廊的建设,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

桂粤两省区共处同一水系和同一源流。对广西而言,西江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黄金水道”;对广东而言,西江是富有独特生态价值的“生命水道”。这就意味着,欠发达省份必须借力发达省份来实现经济升级,发达省份必须借助欠发达省份来实现经济转型、辐射腹地拓展。毋庸置疑,要加快形成桂粤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唯有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大力破解经济带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日益突出的矛盾,加快推动千里绿色走廊的建设,才能在“黄金水道”和“生命水道”间实现最大化的均衡,最终形成经济带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

珠江-西江经济带是我国首个直接联系东西部地区的跨省份、跨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域经济带。在这一经济带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各层面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不仅有利于广西学习和借鉴广东在产业转型升级、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而且有利于两省区进一步加强流域内生态协同建设和综合治理,理顺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利用跨省区流域生态建设的梯次区位协同共建,开创出两省区为主体、区位互补的跨省流域生态建设的新模式,为国内跨省区、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成功典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