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2)

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2)

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军的核心任务

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主要包括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等。军事法治体系的构建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协调推进,防止顾此失彼,形成“短板”。

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199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首次宣布:中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规体系。截至2014年8月,我国军事法律法规规章数量已达4000多件。但也必须看到,现行军事法规仍有不少形成于计划经济和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时代,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的内外环境、目标任务、战略要求的发展变化相比,与战争形态、作战方式、战场空间、作战力量和战争制胜机理的深刻变化相比,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发展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必须着力提高军事立法质量。坚持在宪法大框架下,加强军事立法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合理调控军事法规体系建设规模、结构;整合立法需求,突出立法重点,加强综合立法,减少分散立法,统一军事立法技术;严格规范军事法规制度的制定权限和程序,完善军事法规审查制度,增强军事法规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要抓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契机,在筹划军队体制调整的同时,同步考虑、同步设计新的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确保新体制新机制新法制一体运行,形成充分反映现代军事发展规律,高度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需要,与国家法律体系有机融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

健全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运转、官兵依法办事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何使制定出来的法规制度得以有效施行,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是军事法治体系建设的重点。要进一步界定党委权力和领导个人权力边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规范党委决策的权限、内容、程序和要求,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改进机关领导方式方法,把依法指导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坚持从严治军铁律,加大军事法规执行力度,强化官兵法纪意识、号令意识,培养部队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严整作风;明确执法责任,完善执法制度,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党纪国法军规贯彻到底、落实到位。改革军事司法体制,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在各级领导机关设立军事法律顾问,完善重大决策和军事行动法律咨询保障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着力解决依法治军在基层部队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官兵做到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

健全以依法治权、从严治官为核心的法治监督体系。依法治军的基本价值和主要作用在于依法治权、从严治官。必须紧紧扭住治军先治官这个枢纽,根除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陈规陋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指挥、依法管理、依法施训意识,做到心中有法纪、言行合法度、办事守法规;创新监督制度,按照军内外结合、上下结合、专兼结合、全面有效的要求,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层级监督、专门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制度,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制约就跟进、落实到哪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健全融法治理念、法治素养、法治文化、法治理论于一体的法治保障体系。广大官兵法治理念、法治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军队法治建设的成败。增强广大官兵法制意识,提高官兵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军事法治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轻视法治思想还没有彻底根除、法律还没有成为规范和约束的“第一准则”背景下,军事法治体系构建必须突出法律至高无上,一切组织与个人,包括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等法治观念的宣传教育,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军队院校教育体系,列为院校学员必修课和官兵必学必训内容,真正建立起现代法治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使法治理念入脑入心,切实把法律文本变为法治理念;要依法维护官兵正当权益,使广大官兵成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的根本力量;要完善军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抓紧培养大批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广大官兵提供方便及时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要注重完善法治运行体制机制,改善执法和司法环境。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