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关于法治教育我们还缺少什么(3)

专家:关于法治教育我们还缺少什么(3)

摘要:将法治教育置于道德教育之中的做法,看到了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但是忽视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实践中容易造成青少年混淆法律规范与道德标准,将违法的事情只是看作违反道德。

刘云燕(长沙市育德小学校长):一个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校公共生活,让学生通过民主生活、民主参与来实践公民资格,从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良好的学校公共生活,应该人人懂规则,讲秩序,有理性,有担当。一个学校应该让规则、法治教育成为校园的公共生活。这样,学校必须做三方面的事情:一是要基于学生认同建立规则,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其知晓规则,三是引导他们遵守规则。

看看当今我们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两个规则的内容,涉及学生要遵守的升旗、学习、纪律、礼仪、诚信、卫生、交通、公共场所、健康生活等多方面的规则,虽然如此,但是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公共生活来讲,却还有很多没有涉及。我觉得,学校应该根据实际建立起许多规则,如集会的规则,课间活动的规则等,尤其是要建立理性对话的规则。

为了让孩子们知晓规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孔子倡导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诗”,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我们学校编印了《育德小学校园公共生活规则三字经》,孩子们将各种规则朗朗上口,记在心里,并落实在行动上。学校还建立了《小公民成长记录卡》,设立雅礼章、雅行章、雅读章、雅艺章和特别奖章,跟踪记录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刘翠鸿(长沙市开福区教科中心理论教研员):教育先贤陶行知曾说过: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

我们提炼了六个关键词作为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即:民主、规则、责任、爱心、尊重、权利。其中“规则”部分我们重点选取了规则制定、礼仪规范、公共秩序、法律法规四个维度,引导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是公民基本的素质要求,让学生知晓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与公共秩序常识,知道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无论与己、与人、与社会、与环境都是有规则可循的。

实际上,在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当中,关于法治、规则方面的教育内容是融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政治)、历史等课程及其他国家课程当中的。如小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中有“纳税问题”,学生不仅学习税率的计算,同时也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诚信做人”的道理。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发了法治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了一系列微课程视频资源,以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趣味性,比如拍摄《校车乘坐ABC》,告诉孩子们规则带来平安,制作《我们的保护法》,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有的学校还通过建立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己招募社员,自主制定社团章程,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自主选择、自主管理、民主决策,增强了规则意识,获得了初步的公民素养与技能训练。

王敬波: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道德教育既应相互结合,也应适度分离。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将法治教育置于道德教育之中的做法,看到了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但是忽视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实践中容易造成青少年混淆法律规范与道德标准,将违法的事情只是看作违反道德。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