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克难需要法治护航 (2)

改革攻坚克难需要法治护航 (2)

要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实现法治护航,一是要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改革需要凝聚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让亿万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推动者,每一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改革攻坚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越强,越能够拥护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改革就越能够向纵深推进。要进一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普法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自觉的守法中获得更多改革红利,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二是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改革,其基本前提就是有法可依,有良法可依,法律法规要能够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法律本身也要随之不断完善。对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旧有的法律规章要及时清理和废除,对于法律盲区要及时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按照相应的立法程序予以科学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要及时加以完善,不能因循守旧,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陈旧思想不思变革。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那样,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举措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

三是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的尊严来自于严格执法,有法而不执法、执法而不严格则法律就形同虚设。特别是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要调整各种生产关系,特别是调整一些重大利益关系,需要确保各市场主体、各利益攸关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愈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归根结底是利益分配中产生的矛盾,而在利益处置过程中又存在比较严重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选择性执法等现象,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突出,执法和司法领域存在不公平和腐败问题。因此,要化解矛盾,就需要严格执法、公平执法、文明执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