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战略高度着眼,深刻理解和把握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包括文艺战线在内的宣传思想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涵盖了文艺工作的方方面面,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讲话既是对党的文艺思想的新发展,又是对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理论的新发展;既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讲话直面问题,为我们廓清了很多文艺领域的思想迷雾和模糊认识,使我们对文艺的地位和作用、方向和宗旨、本质和功能、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了更加清醒深刻的认识,真正做到了正本清源、拨云见日、发人深省。我们必须站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文艺、发展文艺,深刻理解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通过文艺发展繁荣来促进人的素质提升、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文艺自觉增强理论自觉,以文艺自信增强理论自信。
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着眼,深刻理解和把握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价值观则是文化的灵魂所在。因此,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些充满新意的重要论断,鲜明地树起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立场和道德目标。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文艺与市场的关系,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决抵制文艺领域中的杂音噪音和唯利是图倾向,进一步焕发文艺的道德正能量,优化社会风气,更好地发挥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内在规律着眼,深刻理解和把握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文艺活动是反映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围绕文艺繁荣发展的规律从多个层面作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在文艺工作根本任务方面,强调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文艺工作指导方针方面,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强调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在文艺创作方法方面,强调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讲话还对文艺与市场的关系、好作品的标准、文艺队伍建设、文艺工作环境、文艺评论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科学论述。这些富含哲理、充满新意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文艺繁荣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们党领导推动文艺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升华。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断,遵循文艺工作规律,同时顺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把握新要求、探索新规律,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创新,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谱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作者为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