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贸易投资合作是关键(2)

“一带一路”建设:贸易投资合作是关键(2)

二、推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贸易投资合作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

加强这一区域内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目前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区域内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现有市场需求规模有限。根据57个主要国家的统计计算结果显示,2013年人均GDP水平低于1万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0500美元)的国家有35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达到39.5亿人,占全球的55.3%,但GDP仅占全球的20%;人均GDP为3862美元,仅相当于这一区域平均水平的76.5%和全球平均水平的35.7%。

其次,这一区域的高水平经济一体化建设明显滞后。虽然丝路地区人口众多、距离相近,具有深化彼此之间经济关系的有利条件,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地缘政治复杂等原因,缺乏以本地区成员为主、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多边自贸安排和有效合作机制,制约了区域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这一地区的区域内贸易比重相对较低。和欧盟、NAFTA以及东盟等在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地区相比,“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面向区域内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在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比较低。过度依赖于外部市场,受到区域外经济波动冲击的风险较大,同时有可能加剧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恶性竞争,压低区域整体的贸易收益水平。

第四,区域内大多数地区基础设施和实际需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包括中国国内沿边地区、中亚地区在内,由于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原因,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与欧洲、亚洲人口密集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五,贸易往来存在较多壁垒和障碍。如新欧亚大铁路途经多个国家,轨距不同,换轨操作费时耗力,各国口岸合作机制尚未形成,通行便利化程度不够,物流成本偏高,一些国家的港口设施落后,增加了相互商品和服务流通的困难程度。

第六,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和不利影响仍然存在,地区各国之间的战略互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日趋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沿线国家应建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消除彼此之间的疑虑和猜忌,认同加强经济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繁荣的合作目标,把合作共赢作为造福于各国人民的根本需要。

三、加强政策沟通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是促进贸易投资合作的重要保障

首先,相关国家首先应深入开展交流和对话,在广泛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强相互之间的政策沟通,努力消除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促进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以及市场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应着力深化和完善区域内已有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区域成员之间选择定期或不定期对话协商、签署贸易或投资协定、建立双边或次区域自由贸易区等多种方式推动区域经济深度合作的尝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和观察员涵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许多国家,具有广泛的区域代表性和凝聚力,可在推动经济带合作方面发挥有效作用;中国和东盟合作机制为本地区提供了重要政策沟通平台,并形成了实质性一体化合作框架,应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为区域内成员之间的高水平贸易投资制度性合作机制建设提供示范和经验借鉴。

第三,加强区域内主要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和引领作用。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都是区域内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按照2013年统计计算,四国的经济总量占这一地区经济的65.7%;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占67.9%;贸易额比重也在40%以上。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大国还是区域内其他成员的主要出口市场和跨境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来源。四国本身的发展与合作事关区域整体的发展大局和未来前景。这些国家应更多以开放的态度处理和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承担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责任。

第四,相关各国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加强沿线国家合作的空间载体和必要条件。道路通才能人缘通、货源通和财路通。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共同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通过相关国家共同出资的方式,有望为本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互联互通建设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