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学生嗑瓜子”事件带来的警醒与反思(2)

“罚学生嗑瓜子”事件带来的警醒与反思(2)

相关:

网友评老师“有钱任性”

小刺猬:惩罚和奖励一样,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是现在,惩罚往往会碰上“高压线”:罚站、打手心属体罚,是绝对的教育“红牌”;罚抄作业也可能遭遇“黄牌”,若有家长较真,教师也是吃不了兜着走。笔者不是赞同教师惩罚学生,更反对体罚,可是,在正规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教师又能咋办?采取无伤大雅的方式予以小小的惩罚,是否也应该予以包容?

学生的自主权、自尊心要充分尊重,可尊重不等于纵容他们过度任性,那无益于他们认识自身错误,无益于他们尊师重教思想的养成。

笑航: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国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包含了教育惩戒的内容,但基本上都是原则性的表述,既没有明确教师惩戒权的种类,细化惩戒的范畴,也没有规范惩戒学生的程序与监督,事实上造成了教育惩戒与体罚的界限不清,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无所适从。因此,借此次事件检讨相关法律的缺失,或许更有意义。另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该如何加强自律性,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唤醒他们的自律意识。

前溪:“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但惩罚决不是乱罚,也不是罚得越重越好,更不是罚得越离奇越好,那样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相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捉弄自己。为何会出现学生上课嗑瓜子,老师买数十斤瓜子让学生嗑个够?为何老师会使用这样的惩罚手段?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来看待,还没有学会尊重学生;同时,还在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在个人情绪的支配下,也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怪异的教育方式。批评教育学生,怎么能如此赌气?怎么能如此不尊重学生?

宁书默:学生上课嗑瓜子肯定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表现,屡次制止无效,只能说明一般的说教在他们身上已经不奏效了。有错就应该被惩罚,当然惩罚的目的不是施加伤害,而是唤醒觉悟,并且惩罚确实也需要有个限度。可怜天下老师心,“学生中心论”让很多老师反倒成为了“弱势群体”,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他们有时真的很无奈。有人调侃自掏腰包买瓜子惩罚学生嗑个够的老师是剑走偏锋,“有钱就是任性”。我倒觉得这个老师足够机智幽默,偶尔搞个小小的“恶作剧”,反而能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并自觉改正。再说了,这个老师也并没有强迫所有受罚的学生都把瓜子嗑完,只要教育效果达到了就适可而止,不知何错之有?

罚学生嗑瓜子让教育变味

学生在课堂上嗑瓜子,显然违反了课堂纪律,作为班主任老师,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甚至实施适度的“惩戒教育”,均无可争议。然而,老师买来几十上百斤的瓜子,强令学生嗑瓜子,让学生“一次嗑个够”,就明显惩戒过当了。首先,让学生以旷课的方式嗑瓜子,本身就损害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再者,如果将学生在课堂上嗑瓜子,比作是一种“恶”的话,那老师强令学生旷课嗑瓜子,就是“以恶制恶”了。

从医学角度来看,强令学生嗑瓜子,是对这所卫校的一种绝妙讽刺。既然是卫校的教师,想必对过量嗑瓜子对身体的危害了如指掌。众所周知,适量嗑瓜子,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在连续过量嗑瓜子后,常会有舌头肿痛、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现象的产生,有人称之为“瓜子病”。可见,强令学生嗑瓜子,让学生“一次嗑个够”,显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

从教育层面来看,强令学生嗑瓜子,嗑出了学校及老师“以罚代教”的异味。换言之,强令学生嗑瓜子,属于典型的的以罚代教,罚不择法,罚而无度,至少侵犯了学生的求知权和健康权。事实上,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学校和老师也难咎其责。事涉学校和老师只知道指责和惩罚学生,而不去检讨和反思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上的失职,显然是缺少责任担当的表现。如果说学校和老师对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导致十几名学生在课堂上嗑瓜子,是一种教育不作为的话,那么,学校与老师强令学生旷课嗑瓜子,便是一种教育乱作为了。

出于品德教育的需要,学校和老师制订一些惩戒措施,去规范学生的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措施无法可依,管教缺少人性化,对学生的成长未必是好事。特别是,动辄就变着花样惩罚学生,明显越过了学校教育的边界,这对学生不是一种教导,而是一种伤害。可见,强权的教育思维,已深入某些施教者的骨髓。然而,当教育权渐渐异化为管制权,触及到的学生的人身权和人格权时,应引起教育部门及学校警醒与反思。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