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学生嗑瓜子”事件带来的警醒与反思(4)

“罚学生嗑瓜子”事件带来的警醒与反思(4)

20世纪以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教师对学生都有无可争议的处置权。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教师体罚学生的权力被逐渐取消,赏识教育成为主流,这本没有错,但却因为一些媒体和舆论的逆反式渲染,在实践操作中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弃了批评权与惩戒权。

其实,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并不是整天把学生捧在手心、夸个不停。所谓“惩者,以正其心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用惩戒手段让其知道须为错误担责,这些都是“正其心”的重要内容。在许多西方国家,虽然也废除了体罚,但教师对学生拥有无可争辩的惩戒权。比如英国一些学校设立了惩戒室,犯错的学生被要求在里面深刻反省。须知,惩戒,也是一种教育。

惩戒权也是我国教师的法定权利。《教育法》规定,学校有“对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力,这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教师的惩戒权。因此,希望社会对于教师多一些宽容,对教师的惩戒权多一些尊重。毕竟,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启示与思考】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正处在校园里的学生来说,偶尔调皮捣蛋、违反纪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该篇报道中,学生上课嗑瓜子,扰乱课堂秩序,使得任课教师不能正常开展教学,学生的做法确实不对。但班主任的做法也欠妥,只是为了教训一下学生,就自掏腰包买来30斤瓜子罚学生嗑,这多少给人一种教育冷暴力的感觉。不管这位班主任这样做的出发点如何之好,关键是它极有可能对学生的内心造成巨大伤害,更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其实,教师批评学生也是一门学问,也得讲究方法。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自身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时,一定要选对方法。正确的批评方法,能够使学生乐于接受,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教训更好地进步;不恰当的批评方式,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加剧。该篇报道中,教师运用让学生当众嗑瓜子的惩罚方式,虽然最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意识到错误,但这种认错多少有点不情愿的成分,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事而在内心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教师罚学生当众嗑瓜子”事件经媒体曝光之后,网上有关对教师批评的声音也蔓延开来。但笔者想说的是,请媒体和公众在看待此事时多一分理性,切莫放大新闻事件的负面影响,更不要给教师群体乱扣“教育冷暴力”的帽子。透过报道我们看到,涉事教师已经认识到错误,并表示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况且报道中提到这位教师从教多年来“工作认真,有责任心”,因此笔者认为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最好,这也是对社会教育大环境最好的呵护。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