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不可欺看如何推动创意产业良性发展

从少年不可欺看如何推动创意产业良性发展

【事件介绍】

 

少年不可欺 90后创作团队维权引爆网络

一群爱做梦的少年,幻想把相机绑上热气球,然后升上天空来拍摄地球,结果成功了。他们将这一创意发到网上,引来视频网站要给他们拍纪录片。少年们发了材料后久不见回应,后发现自己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商业广告片。日前,这则故事在网上被反复解读、发酵,出现了好几个版本。

从11月29日晚开始,由此而生的一则名为《少年不可欺》的维权帖火了。发帖者为一名19岁的网友NIKOEDWARDS.帖子称,两大互联网品牌优酷和陌陌涉嫌通过欺骗手段,抄袭其“拍摄地球”的创意。一边是草根作者,一边是互联网巨头,关于保护青少年创意和维权意识的话题很快就在网上引发讨论。

截至记者发稿,这条帖子在原发微信公众账号上的阅读量达到10万以上,点赞达4万次之多;在其原发微博上,帖子的转发量也已达11万多次,更成为30日微博热门话题之一,阅读数突破2000万。

少年发射热气球拍地球,然后火了

这起事件的主角NIKO,是一名来自广东揭阳市的高中毕业生,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NIKO表示,他的那个用热气球去给地球拍照的想法不是一时形成的,儿时他就想当一名宇航员,渴望能飞上太空去俯视地球。“现在我一直把自己当做外星人,我把每一天都当做是来到地球的第一天,我要去发明和创造。这个想法在我的心里沉淀很久了,我想时机到了,就去做了。”

在NIKO的微信公众账号和微博中也记录了他的这些理想,其中有大量关于摄影、诗歌和自我感悟的文章和图片,如《少年莫言苦,梦里捕蝴蝶》、《离我而未离》、《我》、《听不到》等。

11月29日,NIKO发布了名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讲述了此后引爆网络的维权事件起因。

文章称,7月22日,他把利用热气球给地球拍照的想法告诉朋友,并得到赞同,6个小伙伴很快就组成一个团队去实践这个创意。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准备,9月3日,他们在揭阳著名的建筑揭阳楼前,将装载着拍摄设备的热气球送上太空。5天后,他们以“追气球的熊孩子”为题,在自媒体上撰写文章发布了拍摄成果:4张城市高空的照片和4张在近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并记录了他们的策划和拍摄的过程。

文章发布后引起了一些机构的注意,其中就包括优酷。国庆节之后,优酷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NIKO,表达了希望合作的意愿,为他们拍摄一组纪录片,纪念他们的这次经历。

NIKO说,由于当时联系他的人,微博认证为优酷员工,与他沟通的人用的也是优酷网址后缀的邮件,所以他们并未怀疑对方的身份。于是他们选择与优酷合作,觉得这样的品牌应有保障。

自称优酷网制片人的王腾在给邮件中告诉他们,“这不只是一次和你们的劳务合作,而是想用影片完整再现你们曾经的疯狂行为。”王腾承诺视频由他们本人出演,并为其团队提供6000元劳务费。王腾还称,这次拍摄是与陌陌科技合作,计划拍5支年轻人敢想敢为的创意短片,NIKO团队是其中一支。

NIKO回忆,打动他的主要是对方说的用视频记录下他们的经历,至于劳务费,并没有考虑那么多。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