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校园足球发展的冲锋号(2)

吹响校园足球发展的冲锋号(2)

校园足球到职业足球还需质变

今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校园足球方面的分工异常明确:前者主导校园足球的普及与发展,后者负责技术输送与水平提升。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当然好处颇多,但是,不能因此就把发展职业足球的“宝”全部押在这里。

首先,足球进入校园体育教学大纲,对扩大中国足球人口基数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全国每年有270万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到2017年会达到2000万人。如此算来,只要其中10%的学生经常参加足球运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我们的足球人口就会猛增到200万,这无疑能够改变过去“一穷二白”的局面。

其次,扩大高校足球运动队的招生规模,能让足球特长生或者踢足球有天赋的学生,有更好的出路。当然,如果把各职业俱乐部的青少年梯队纳入进来,让那些到了18岁无法进入职业队的孩子,能够进入大学踢球或者深造,这会突破家长认为“踢球无出路”的观念瓶颈。既让孩子强体健身,未来的出路又多了,何乐而不为?

然而,即使上述方面做得很好,也不能把校园足球等同于职业足球,人口基数增加,并不意味着中国足球的现状就能很快改观。由量变到质变,需要很长的时间。

目前校园体系中的师资力量,与竞技系列青少年球员的教练员差别太大,根本就无法满足职业足球所需青少年人才后备的需要。即使各个学校中都配备了职业的足球教练员,因为体育课时间、培训足球的时间太少,他们也难以得到系统的训练,专业基础肯定达不到职业球员后备的要求。所以,中国足协必须帮助教育部门做好技术输送与业余水平提高两个环节,才能真正发挥校园足球的功效。

所谓技术输送,就是要让学校教授足球的老师、裁判员群体更加专业化,在基础训练方面别落后太多。所谓业余水平提高,就是要建立足够数量的“业余足球俱乐部”,派遣高水平的职业教练员进驻这些业余俱乐部,让那些业余时间需要提高的学生,到业余足球俱乐部去训练。同时,校园足球的四级联赛尤其是高中和大学联赛的水平也要扎实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完成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的有效衔接。

足球"从娃娃抓起"是尊重规律之举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日前召开,中国校园足球将以此为起点,围绕“强基础、调机制、上水平”三个核心,迈开新的步伐、步入新的轨道。

加快校园足球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足球深受群众喜爱,振兴足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冀。一段时期以来,以足球为代表,中国足球、篮球、排 球等集体竞技水平相继跌入低谷。“中国十三亿人口,就找不到11个会踢球的?”这一问题困扰着中国足球,这一现状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形象很不相称。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必须发展校园足球,构牢“三大球”基础。“从娃娃抓起”,尊重教育规律,尊重运动规律,是加速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加快校园足球发展是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3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总体上存在体能水平不高、肥胖和超重持续增加等情况。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重要标志就是青少年体魄强健,人格健全。加快校园足球发展,既是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严峻态势的理性选择,更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需要。

加快校园足球发展,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加快校园足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学校体育改 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集体类体育运动,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对照当下青少年中的“文弱之风”和体育课常被边缘化的 现实,我们需要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通过强化体育来推进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