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

“民本”思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尤其应当重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充分挖掘“民本”思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整个中国的社会现代化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具体内涵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继承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的优秀基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民本”思想即是这三方面的一个共通点,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充分挖掘“民本”思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优秀基因

中国传统政治智慧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经历了历史检验,是先人国家治理活动的总原则和总方法,表征着先贤在国家治理思想和活动方面所达到的理性高度。以“以民为本”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政治智慧,是中华民族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国家治理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标记的重要体现。

所谓“民本”思想,主要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为发政施治之基础与标准的政治学说,其核心是要求统治者重视人民、取信于民、关心民心向背、把人民视为国家的命脉。我国《尚书·夏书》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最早有记载的“以民为本”思想。系统的“以民为本”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此后绵延不断,为中华民族所信奉,为志士仁人所倡导并传承至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中国古代“以民为本”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历代统治者在统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民本思想,民众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同情、关心和爱护,民众的主体性在形式上得到一定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作为一种政治智慧,“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式强调“重民、亲民、抚民、恤民、富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但是,透过传统“民本”思想现象可以发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神授君权”“君主民从”为前提,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始终无法跳出“君为民主”“君为政本”“以官为本”的窠臼。究其本质,传统“民本”思想只是古代统治阶级为更好地统治民众的工具,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抛开其历史局限性,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的政治理念,其所蕴含的“亲民、爱民、重民、利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对于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启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