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超越了哪些旧教条(3)

“新常态”超越了哪些旧教条(3)

2015宏观政策内涵将有重大调整

大公报:2015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政策基调会否延续,会有哪些创新变化以适应“新常态”?您如何评价2014年“定向宽松”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的收效,货币政策“戏份”在2015年是否会加大?

陈雨露:2015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基调虽然将延续2014年的基本基调,但内涵将发生重大的调整。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将延续稳健货币政策的表述,但内涵将发生以下调整:一是货币政策将在“微刺激”常态化的作用下采取相对宽松的取向,以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二是与“稳健定位、积极操作”的货币政策相匹配的是“强监管” “金融改革”;三是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利率的预期管理,加大利率调控的政策效果;四是进一步采取“定向宽松”政策,强化货币向实体经济的渗透。

对于财政政策而言,将继续延续积极财政政策,但积极的方式将作出调整:一是总体财政赤字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赤字率可能提高到2.5%左右;二是通过全面推行“营改增”,使结构性减税得到全面实施;三是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进程中加大对于地方资金的扶持。

金融改革将是201核心改革之一

大公报:金融改革会否成为2015年重点改革之一,推出整体改革方案,若推出,优先顺序怎样?金融改革怎样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陈雨露:金融改革将是2015年改革的核心之一。从目前所拉开的序幕来看,其顺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2)以资本市场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为起点,逐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进一步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去杠杆”措施;3)以“沪港通”的实施和“自贸区”政策的落实为基础,逐步拉开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4)以城投债的治理为起点,全面建设统一开放的债券市场;5)以地方债的全面发行,进一步丰富中国的国债市场及其无风险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

只要金融改革能够形成良好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的发现风险、分散风险,并对风险定价,那么各种资源就能够有效地流向其投资价值最高的地方。金融也就自然而然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当然,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管体系,能够防止投机化和泡沫化的发展。因为过度投机和经济泡沫化必定带来使金融脱离实体经济。

所以,金融改革的核心依然是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化的改革;二是监管体系和安全网体系的构建。

人民币国际化处加速期

大公报: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在投资产品和走向储备货币的道路上都有所突破,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在全球金融中心取得了重大进展。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向“人民币化”方向发展。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会怎样?

陈雨露:这种判断有一定的道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无论是GDP占比还是全球经济联系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必定会引起全球化趋势和格局的变化。目前中国正从“贸易全球化时代”向“资本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时代”迈进,这必定要求中国金融必须全球化,货币全球化也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

但是,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一个国家货币国际化的道路是曲折的,往往会随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往往会因为一些格局性的变化而发生波动。例如19世纪末期的美元、80-90年代的日元以及目前的欧元。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从总体来看处于其起步期和加速期,未来前景很好,但未来也必定会面临众多的起伏和曲折。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易增长迅速。人民币国际化未来会利用互联网交易加速展开,互联网就是加速机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大有加快之趋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