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复兴”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3)

从两个“复兴”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3)

道路决定命运。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改变命运,其根本原因在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民族复兴之路。走上这条路,是鸦片战争以来一代代中国人不懈探索,特别是近90多年来党和人民接力探索与奋斗的结果,是一个前后贯通、不断推进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无数仁人志士壮怀激烈,苦苦探寻民族复兴之路,但都没有成功。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维新思想家谭嗣同义愤填膺,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诗句。民族复兴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党带领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民族复兴之路,这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改写了中国历史。

中国道路主张学西方先进的东西,但不是照搬,本质上是创造;有西方元素,但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元素。这正是“中国特色”四字的寓意所在。影片《神鞭》有段台词说得好:“鞭剪了,神留着。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无论怎么变,也难不死咱们,什么新玩意都能玩到家。一变,还得是绝活。”用这段话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很贴切。我们党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情况下,我们沿着这条新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硬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占主导的当今世界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快速发展。这确实是个创造,是个奇迹。

中国道路的成功,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统天下的神话,打破了苏东剧变后西方洋洋自得的心理定势,冲击和撼动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中国何以能够经济腾飞、后来居上?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2004年美国人雷默提出“北京共识”概念,以及国际社会广泛讨论“中国模式”,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与“华盛顿共识”、“西方(美国)模式”是两组不同概念,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西方人提出这些概念,夹杂着不甘、不安、好奇等心态。中国崛起成为西方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正视的事实。2005年,法国记者伊兹拉莱维奇出版《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在欧洲引起轰动,登上法国畅销书榜。2009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相继超过一些老牌西方强国(2010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滕又提出“G2”构想,将中国与美国并列。今年4月30日,世界银行公布数据,推测若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今年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政治大国,如今又成为经济大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么有底气和自信,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赢得西方的关注和重视。说到底,这靠的是实力,靠的是中国道路的成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