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中产阶级危机”的真相 (7)

西方社会“中产阶级危机”的真相 (7)

四、资本主义积累危机是“中产阶级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说过,资产阶级曾在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里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如今,几个世界级寡头的财富就顶得上若干个小国一年内创造的财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财富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但为什么连西方“中产阶级”的日子都不好过呢?我们应该到资本积累的秘密里寻找答案。

(一)“中产阶级”的“身份”不能改变无产阶级的阶级状况

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中创造剩余价值的是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力),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决定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假设资本的有机构成保持不变,生产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雇佣更多的工人,在劳动力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就会有一定提高(这种提高是建筑在工人能为资本家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这就是“中产阶级”概念在二战后得以兴盛的原因。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可以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但是,工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工人运动也强有力地反抗着这种剥削方式。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资本家不断通过改善技术装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因而,资本的有机构成会不断趋向提高,意味着推动单位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力减少,这就会形成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工人生产的商品越多,他得到的报酬与他的劳动成果相比就越少。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总资本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少,在劳动力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工人失业率会上升,“过剩人口”就会增加,在职工人的实际工资或福利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人运动的保护(自1980年代以来,工会运动在西方被不断打压,难以保障工人权益),就会在竞争的压力下趋向降低(虽然名义工资会跟随通货膨胀率有所上涨)。这就是“中产阶级”的收入随着资本积累的进程而普遍停滞或下降的原因。

在美国,“从19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两种主要趋势。一方面,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每年增长了约1.8%,另一方面,制造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每年达到约2.3%。……美国剩余价值率已经稳步上升了近90年。”([美]斯蒂芬雷斯尼克 理查德沃尔夫:《经济危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10期。)美国专栏作家霍利·斯克拉(Holly Sklar)2008年指出,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去掉通货膨胀因素后低于1970年代,最低工资低于1950年代。(HOLLY SKLAR, 2008, PBS Interview, June 13, 2008.)加拿大工人的中位实际收入在1980年至2005年间停滞的同时,该国劳动生产率上升了37%。(Andrew Sharpe, Jean-Fran ois Arsenault and Peter Harrison,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ur productivity and real wage growth in Canada and OECD Countries”, No 2008-08, CSLS Research Reports from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Living Standards, p.i.)这些数据表明,利润与工资间的差距越拉越大,那么,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就将不断下降。在19个发达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比较1970年与2006年的劳动者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名义工资份额,会发现多数国家的这一份额是下降的,如美国从1970年64.1%下降到2006年的61.5%(p.3),澳大利亚数值则分别是51.9%和47.6%(p.49),总体而言,19国的这一份额是从51.2%下降到了50.2%(p.49)。(Andrew Sharpe, Jean-Fran ois Arsenault and Peter Harrison,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ur productivity and real wage growth in Canada and OECD Countries”, No 2008-08, CSLS Research Reports from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Living Standards.)因而,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工人得到的报酬和他创造的新价值相比绝对地降低了,这就意味着资本家拿走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如果说工人阶级仍然‘穷’,只是随着他们给有产阶级创造的‘财富和实力的令人陶醉的增长’而变得‘不那么穷’了,那也就是说,工人阶级相对地还是像原来一样穷。如果说穷的极端程度没有缩小,那末,穷的极端程度就增大了,因为富的极端程度已经增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15页。)即便是在繁荣年代,两极分化仍然是触目惊心的。在美国经济繁荣的1979-1997年间,就税后平均年收入而言,1%最富的人上升了157%,而“中产阶级”家庭仅上升了10%。而最富的万分之一的人拿走绝大多数的收入。(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2002. “Middle Class Squeeze”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加拿大增长的总收入都集中在1%的最高收入者手中,他们占国民总收入的份额从70年代后期的5%上升到2000年的10%。1%收入最高的人中最富的0.1%的人占有了大部分增长额,同时期他们所占份额由国民总收入的1%上升到4.3%(Saez and Veall, 2005)。

“资本的积累通过使资本家及其同伙的相对财富增多而使工人的状况相对恶化,此外,还通过使工人的相对剩余劳动量增加(由于分工等等),使总产品中归结为工资份额减少的办法使工人减少的状况恶化。”(《资本论》第3卷,第389页。)工人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一种“绝对贫困”,这种贫困导致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又造成工人的“相对贫困”。资本积累过程中析出的“过剩人口”与在岗工人都处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状况,他们是没有能力消费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商品的。这样,与“过剩人口”对应,“过剩商品”也越来越多,也就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使资本主义生产遇到了“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的限制,转而由经济繁荣转向萧条和危机。在危机中,许多中小资本由于无法将剩余价值再次转换为资本,导致血本无归,不得不破产,许多原来属于“中产阶级”的中小资本家因此下降到雇佣劳动者的行列。

从2007年“大衰退”开始到2011年,“经济衰退和羸弱复苏致使大批工薪阶层人士及其家庭的积蓄蒸发。经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美国家庭收入中值去年环比下降2.3%至49445美元,比2000年减少7%。”(《美贫困人数创52年新高》,《京华时报》,2011年9月15日。)同时,由于反危机的紧缩政策,在卢森堡,“所有的劳动者仅在2011年5月至10月之间月工资就下降了12.5%,但与此同时,10%的家庭拥有国家80%的财富。2011年,英国家庭实际收入正在以近11%的速度下降,这是34年来的最大降幅。”(宋丽丹:《国外共产党论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世界形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3期。)此外,为了救市,“大量资金被注入经济——其中美联储投入了数万亿美元,欧盟也超过一万亿美元”(彼得·胡迪斯:《超越经济紧缩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28日。),多数资金被直接注入到“大而不能倒”的大银行、大财团。对于顶尖富豪来说,“大衰退”是机会而不是危机,是一个低成本吞并中小资本的绝佳机会。2011—2012年间,美国最富的前400人的净资产增长了13%,达到1.7万亿美元,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当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仅为1.7%(Shannon Jones, 2012. “Net worth of richest Americans soars by 13 percent in 2012,” September 21, 2013年1月4日。),他们的净资产占美国真实国内生产总值13.56万亿美元的1/8(据路透社报道:《最富的400个美国人:盖茨19年稳居榜首》,2012年9月20日,2013年1月4日。)。从全球范围来看:慈善组织乐施会(Oxfam)2014年1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上最有钱的85人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底层35亿人的资产总和,也就是半数人类的总财富。(Voice of America, 2014 “ Oxfam: Wealth of 85 Richest Equals That of 3.5 Billion Poorest”, January 21.)

因此,资本积累通过高涨、危机、萧条和复苏的过程,不过是使少数人尤其是金融寡头积累了巨额财富,而使“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变得更穷。看来,不管资本主义制度下“蛋糕”的尺寸做得有多大,只要分“蛋糕”的方法没有改变,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大。资本积累的逻辑不过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剩余价值为目的即以生产者群众的相对贫困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第135页。),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工人,无论是否拥有“中产阶级”身份,逃脱不了“被剥夺了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能力是绝对贫困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38—39页。)的阶级宿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