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又一年,改革红利再释放 (2)

简政放权又一年,改革红利再释放 (2)

——201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回眸与展望

看点:政府归位市场发力群众受益

这个冬季,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暖意融融。开门试运行以来,国家发改委13项行政许可、国家能源局6项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全部纳入大厅统一受理。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此举旨在加强审批事项和发展改革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利民和便民。

“以前是一周固定某一天办理,现在则是工作日随时可以办理,并且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随时查询办理进度,非常方便。”服务大厅开门第一天,某券商机构项目负责人廉晶告诉记者。

简政放权,就是让政府更好归位,让市场更大发力,让群众更多受益。

“我们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主动转、加快转,真正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审批向监管、从项目安排向制度设计转变。”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

在国务院审改办新闻发言人李章泽看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部门宏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各部门腾出更多精力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更加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李章泽说。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了,对于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立竿见影——

作为简政放权重大举措之一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自3月份全面实施以来,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今年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08万户,同比增长52.58%。

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推动,大众创业浪潮正在掀起。在北京中关村,仅2013年一年,就有6千家新企业在这里诞生。2013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三分之一来自这里。

简政放权同样惠及普通百姓——

以饱受诟病的职业资格许可认证制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到2013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达到了1100多项。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认为,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出现过于繁乱的情况,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职业资格证书反而人为设置了门槛,不利于就业。

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部署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1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一次部署,取消景观设计师等68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促进职业资格规范管理,推动市场化职业水平评价。

“取消这些职业资格降低了部分职业的就业门槛和准入限制,减轻了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负担,释放了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孙建立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