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香港人士时如是说。
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开启了澳门结束屈辱的殖民历史、大步回归祖国怀抱的历程。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家了!
15年过去,这座中国南方小城如重获新生般焕发着生机,“一国两制”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抽枝,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昔日澳门荷影稀疏,如今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莲花宝地”,一派繁荣、进步、和谐的景象展现于世:民主政制稳步发展,经济在跨越式发展基础上开始向适度多元转身,民生福利得到有力保障,社会治安稳定有序,历史文化保护有成……
“根本就在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强大生命力。”澳门特区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说,澳门回归近15年来,得益于中央政府和内地的支持、基本法的保障、广大市民的团结耕耘,“一国两制”的实践不断向前推进。
濠江激荡,澳门正青春。
盛世莲开,丽日别样红。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澳门,一座被时光雕刻下深深印迹的南海古城,岁月的沧桑散落在街头巷尾。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市政厅广场前,熙来攘往的游人不时举起相机,留下“穿梭时空”的影像记录。
这个地标投射在历史的时间轴上,映照出澳门的前世与今生。站在这里,人们不会忘记母子离散的往事悲歌,更不会忘记15年前那个新旧时代的历史转折。
1999年12月20日零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澳门土地上升起,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这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庄严神圣的时刻,市政厅广场前的人群一片欢腾,《歌唱祖国》的激昂歌声响彻夜空。
“习惯早睡的我,那晚竟半点睡意也没有。看着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迎风飘扬,我怦然心动,兴奋莫名。”原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澳门特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鸿燊回忆说。
回归带给澳门的不仅仅是喜悦和自豪,更有“一国两制”这把开启未来荣景的金钥匙。
1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回归后的澳门,却是书写沧海变桑田的浓重一笔: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超过9倍,失业率逐年下降至1.7%,居民人均月薪提涨超过1万澳门元……
“能够在3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实现如此惊人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崔世安说,澳门的发展成就是“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是正确处理“一国”和“两制”关系、积极将自身发展纳入国家整体战略规划的结果。
抚今追昔,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领导制定对香港、澳门的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开辟了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切实可行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妥善应对复杂矛盾与挑战,确保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为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心系港澳同胞,将“一国两制”实践有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图伟业中,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强调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
习近平同志担任国家副主席期间,曾于2009年1月间赴澳门考察访问,看望澳门同胞,为澳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鼓劲加油。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多次会见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澳门的命运始终与祖国内地紧密相连。在祖国内地发展进程中,澳门将继续与祖国内地同进步、共发展。”习近平饱含诚挚情感的话语,深深感动了澳门同胞,激励着澳门社会不断奋进。
15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始终把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为处理涉澳事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干预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全力支持特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全力支持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保持和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