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降上几点有何妨?

经济增速:降上几点有何妨?

摘要:唯以平常心看待增长率,新常态才能确立;唯有淡化增长率,升级换代和平衡发展问题才能实现;唯有做实增长率,才能享受发展成果,避免失衡而来的经济社会危机。

“10月份工业增速再破8%”,“专家分析基建投资加码”。每当看到中外经济界人士敏感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笔者便产生疑问,有必要把经济发展减速看得那么重吗?我们是不是到了主动降低经济增速的时候了?或者说,是否应借经济减速改善经济结构,平衡社会发展,甚至吻合中国大国崛起的步伐和要求。

经济增速下滑,是后发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必然结果。后发国家经济基数小,科技水平较落后,一旦找到正确路径和增长点,便可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处于“高原现象”,已经不可能再快速发展,再者其发展重点也已转移。比如,后发国家户外广告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而发达国家几乎看不到几个户外广告。后发国家的原材料和基础建设往往是拉动GDP的最重要方面,发达国家基础建设早已完成,不可能通过大拆大建来实现经济增长,等等。所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都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后,逐步回落进入“新常态”时期。

将经济增速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对于经济转型和平衡社会发展很重要。如果执著于“保增长”,必出现大量无效益增长,毁环境增长,那么升级换代也就失去了内在动力,中国经济就可能一直停滞于低端。比如,一段时间来房地产市场取消限购,加快批准铁路和机场建设,其“保增长”的意图很明显。这些做法值得商榷。以支线机场建设为例,不与高铁统筹,难免重复建设之嫌。发展航空是为了节约时间,如果其时间优势被高铁瓦解,仍然过多过早建设支线和短途机场,必定造成巨大浪费。再比如,中国包装行业是个大产业,问题是我们出现了严重的过度包装,导致极大浪费,由此而来的GDP显然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政府的宏观和微观经济调控必须切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只是为增长而增长,我们的空间甚至具有无限性,比如,投上几万亿资金,即可换来经济增速,哪怕借助“级差地租”也可把拆建进行到底,问题是这些增长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理性分析,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到了调控高增长的时候,实际上也没有必要维持此前的增速。快速发展在一定阶段是“硬道理”,但发展到新阶段就不再是硬道理。习近平提出新常态,不以GDP论英雄,或许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天,政府关注的重点应当是经济增长品质、自然生态和社会平衡。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即使经济增速减缓,人民群众同样产生很强的幸福感。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例子很多,最现实的是北京APEC会议,因为带来北京空气和交通大大改善,很多人建议将相关规定保持下去。最新民调,赞同车辆单双号行驶者过半。有人说,反腐导致地方政府失去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其实,政府集中力量抢投资原本就是错误的,社会环境搞好了,投资自然来,大家都不搞潜规则,资本创利的天性也决定着最后投出去。社会资金总量不会因抢不抢而增减。所以,这只是游戏规则变更问题。

责任编辑:张小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