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权发展,以人民幸福生活为名

推动人权发展,以人民幸福生活为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的人口基数,都能够成为巨大的总量。全体中国人民所享有的权利,其人权的维护和保障,也是考验这个国家执政党的重大课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这段讲话,把权利和义务说得明白,让人感到温暖质朴。而在这一年早些时候的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两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本期行动计划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中国人权事业的评价重心,皆在于芸芸众生的百姓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而这些,是人权事业的重要成绩展现。

大数据时代,数字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就择《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期评估的一二而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就业是劳动权利和获取生活保障的基本渠道,也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很多工作都以此为重要抓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支持都给予很多利好条件。并努力补好短板,用职业培训、完善就业体系等动作,来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在就业率成绩良好的背后,是个人和家庭的权益被稳固托底,也是人权最掷地有声的物化成果。

在过去的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0%和9.3%。收入,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身后医疗、卫生、教育等权益分享的基础。执政党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跑赢CPI的增长,完成真金白银的钱袋增长。此外,打破城乡二元、行业差异,让收入努力回归到公平的底线。这也是人民的收入权益“质”和“量”的公平保证。

民主和法治是人权的“重仓”。这些年,人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更加广泛,这里也可以来一组数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实现了城乡按照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一线工人农民的代表人数比上届增长5.18%。这样一个小数字背后,是中国民主人权的大进步。

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这里也可以用数据说话:截至2014年9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242部、行政法规738部、地方性法规约9000部,人民基本权利得到更好法律保障。法律法规的数量并非是简单的庞大而已。它呈系统和覆盖的形态,彰显着法治人权的普及开来。这足以张开一张大大的人权之网,从而可以轻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

在中国,少数民族绝对不意味着“少数派”。相反,对他们持续实施倾斜性政策,彰显着国家的人权关怀。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事业全方位推进,是国家持之以恒的“功课”。通过转移支付、资源调配等方式,让少数民族共享改革的红利。

人权要进步,就需要人权教育的接力和续航。中国努力把人权法治教育融入全民普法、学校教育和专门教育工作中,提高全社会保障人权意识。同时,人权事业需要人权人才的加入。在这方面,执政党加强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人权法治教育。支持高校人权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而让人权事业能够对接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期评估还只是阶段性的展望。对于人权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语境来说,它的发展绝不会定格在某个年份上。它的发展,是以人民生活的幸福为名,也是为执政党不断创新自己工作能力的推动者。(谢伟锋)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