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想初探(2)

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想初探(2)

二、执政目标:民族复兴,圆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和阐释,是习总书记主政以来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他深思熟虑、久蕴于心的宏伟目标。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曾数度辉煌。有过西周文王、武王的礼治文明,有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有过秦皇汉武的文治武功,有过唐宗宋祖的盛世雄风,有过成吉思汗的大气磅礴,有过明朝郑和的七下西洋,有过大清初期的康乾盛世,有过具有人类文明里程碑意义的四大发明,有万里长城的巍峨挺拔,有千里运河的碧波荡漾,有诸子百家的学术殿堂,有二十四史的卷帙皇皇,有抵达西亚、北非、欧洲的陆海丝绸之路……,直至17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

只是从18世纪开始,中国才逐渐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到了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国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警钟,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警醒和斗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方略。林则徐、龚自珍、魏源、洪仁玕、严复、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等人,是探索中华复兴之路的先驱与代表。尤其是孙中山,“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了三民主义纲领。洋务派也做过努力,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等人也曾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指导下,兴办过洋务运动,企图求富强,救危亡。改良派则希望走虚君共和之路,与西方接轨,但都未能奏效。最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社会主义救了中国,发展了中国,还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重申: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中国梦还关系世界。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6月7日,他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又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人民要通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梦是美好的,但能否实现?习近平同志对此充满信心。2013年5月4日,他同全国青年代表谈话时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因为我们经过长期探索,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

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提出及其相关阐述,展示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美好未来,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的光明前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蓝图,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正在凝聚起中华民族力量,向伟大目标进军。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