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反“围剿”斗争

五次反“围剿”斗争

摘要: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县政府,取得胜利。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县政府,取得胜利。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 鄂豫皖区红军。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4月13日国民党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蒋介石亲任总司令, 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毛泽东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 支。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险胜

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其部署是:以陈诚指挥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16万余人为中路军,分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以蔡廷锴指挥第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路军,以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负责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1933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开始。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