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支撑(2)

品牌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支撑(2)

打造品牌经济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打造品牌经济,需要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克服传统思维定势和粗放式发展惯性,把经济发展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就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进一步提升发展理念。

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企业大而强固然好,但大并不必然强。经济发展既需要“航空母舰”,也需要专精特新。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把精力和导向放在做大上,以做大代替做强。当前,我国已从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市场竞争已由过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不能再简单地把做大规模等同于做强,应认识到大而不强就是虚胖。规模经济效应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不同行业有不同规模要求,适度规模是最佳选择,盲目扩张只会导致规模不经济。实践证明,只要在细分市场做到极致,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即便是小企业也能创造大品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德国制造90%来源于中小企业,其秘诀就是在细分市场达到最佳规模、成为高端品牌。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居于品牌内涵的核心。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如果不能在技术创新上持续进步,就很难持久发展。很多知名企业的衰败,根源就在于技术路线落后,进而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后于时代发展。企业内部结构改造、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改进,都有赖于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但只有技术创新还不够,还需要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技术水平的产品,有的是国际品牌,有的只能低价销售的根本原因。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培育品牌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目前美国企业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服务领域的国际品牌尤为重视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集合消费者、渠道商、制造商、服务商的完整产业生态,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只有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战略,才能培育更多国际知名品牌。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关系。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财富创造的“倍增器”。在经济工作中,既要重视物质生产发展,更要重视品牌资产积累。品牌既可与实物资产融合,又可独立存在,二者也能相互转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兼并重组是常态,跨国并购往往既包括物质资产转移,也包括品牌资产转移,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收购品牌而收购企业。一个时期以来,很多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我国市场,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但也导致很多民族品牌被收购甚至“雪藏”。这值得警醒和深思。在国际企业兼并重组中,必须把品牌作为宝贵资产来保护,防止一个企业被收购导致一个民族品牌倒下。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关起门来搞品牌是没有前途的。越是打造民族品牌,就越要注重引进国际知名品牌以及相关的研发、设计、营销等核心环节和高端人才,形成国内外品牌竞争发展的“鲶鱼效应”。只有这样,才能既提供必要的竞争刺激,又满足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品牌管理理念和运营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战略合作和品牌并购,传播企业精神和民族文化,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认同度,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培育一批国际品牌。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