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法国略高调的外交行为,引发极端组织的反感和仇视。目前看,尚未有组织对这起恐怖袭击负责,但从已公布的信息看,该袭击团伙可能与中东地区的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近年来,法国在国际舞台上较为活跃,奉行军事干预政策,充当急先锋。无论是军事介入利比亚,还是打击伊斯兰国问题,法国表现得尤为积极,风头一度盖过美国。这种外交举动很容易在极端组织中形成这样的感观——法国是极端组织的敌人,应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在这种氛围中,法国势必位列极端组织袭击名单的靠前位置。当然,现在仍旧无法明晰此次恐怖袭击是极端组织者的个人行为,还是幕后有恐怖组织遥控指挥的组织行为,但法国遭受恐怖袭击与其奉行的外交政策有着深层次的勾连,国内安全形势与外交政策出现互联互溢的趋势。
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对法国国内安全造成极大压力,一时间如同兵临城下,草木皆兵。在恐怖袭击后,法国出现多起枪击事件,引发了诸多与此次恐怖袭击相关的联想。袭击发生后,法国瓦尔斯总理决定,在首都所在的整个巴黎大区,反恐预警方案“警惕海盗计划”的警戒级别提高至最高级,即恐怖袭击警报级别。之后,法国其他存在潜在被袭风险的城市,也相应地提升了安全警戒,加强反恐预案。法国下一步将加强城市安保工作,对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媒体机构和礼拜场所加强警戒,将强化反恐工作常态化。恐怖袭击事件后,法国很可能将对移民政策以及穆斯林政策加以反思。
巴黎恐怖袭击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珍爱生命的国家和人民敲响了警钟,恐怖主义作为全人类的公敌,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从未消失。我国同样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我们在谴责血腥恐怖袭击的同时,更应从中有所警示,应时刻绷紧恐怖袭击的“神经弦”,做好、做实、做细反恐应急预案,强化情报工作,重点维护公共场所安全,下好“先手牌”,将恐怖袭击摁死在萌芽状态。
(作者: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