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法制“网络”,为未成年人护航

西藏:法制“网络”,为未成年人护航

摘要:在社会教育中,司法行政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深入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开展法制教育,帮助未成年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同时,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通过设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机构,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当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惑或疑难时,给予他们及时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日前,网络曝出“广西一群初中女生两帮派打架现场”视频及图片,激烈的女生打斗场面很快引发大量网友围观。1月10日,广西宾阳县教育局证实,女生打群架一事属实,涉事女生皆为宾阳县思陇镇思陇中学学生,群架因为口角引发,所幸无人受伤。

看似一个个弱不禁风的女学生瞬间变成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女汉子”,打斗的场面让人唏嘘不已。它在刺痛着人们眼球和神经的同时,更加引发了人们对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反思和讨论。

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在盲目模仿或偏激冲动中走向犯罪。一些专家分析认为,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这其中既有未成年人主观因素,又有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才能保证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扎实开展,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未成年人走向犯罪。

作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不仅要提高法制教育认识,还要提高教师的法律水平,对于一些法律术语、法制动态不够了解的教师,要从司法行政机关聘请法制副校长为他们进行培训。同时,创新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法庭、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法制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社会教育中,司法行政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深入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开展法制教育,帮助未成年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同时,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通过设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机构,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当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惑或疑难时,给予他们及时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最早的地方,对于未成年人,家长的关心、教育和引导是第一道“防线”。父母一定要尽早教育孩子要有法律意识,教育他们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充许做的、什么是法律要求必须做的。对于一些是“法盲”的父母,学校及有关部门还要对其开展法制教育,力争法制教育在学校、家庭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互补联动局面。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才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