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
“朴实低调、亲和务实”—回想当年习近平留给正定干部群众的印象,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资料组组长的王志敏回忆说。穿着褪色的旧军装,背一个军用挎包,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一起在院子里圪蹴(方言:蹲着)着吃饭聊天,与当地百姓拉家常、问寒暖。习近平从不开小灶,有时开会晚了,就吃 两个凉馒头,加一块卤豆腐。
褥子上补丁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资料图片:1983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赵村群众交谈
时任正定县副县长的何玉回忆当年的场景:“一张三屉桌、一个文件橱、一把椅子、几个方凳,两个条凳支一块木板就是床,床上铺一条满是补丁的旧褥子。老房子泛潮,天晴时,近平同志晒褥子,机关干部都好奇地数,究竟有多少补丁,谁也没有肯定的答案。”
当时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一位干事说,他爱人曾帮习近平拆洗过一次褥子,其实那不是补丁,做褥子的布料本身就是用旧衣服拼接成的。他想买一块布料让爱人做条新的,被习近平拒绝了,“不用了,这褥子挺好的。”
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
资料图片:1983年8月9日,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到田间地头查看棉花生产情况
“当年他很少待在县委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往乡下跑,往干部群众家中跑,有时与县里的干部结伴,有时单枪匹马。”正定县退休老干部张五普回忆说。当时 县里最好的车是两辆212吉普,如果不是特别急的事,习近平都坚持骑自行车,他自己说这样既省汽油,又能联系群众。后来习近平回忆说:“那时经常骑自行车 下乡,穿梭于滹沱河两岸,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骑不动了,得扛着自行车走。”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
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定翻身记》,肯定正定所作的尝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