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为何重视“芝麻官”?(3)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重视“芝麻官”?(3)

正定翻身记

1981年底,正定人均年收入仅148元。"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锦旗高悬在县委的会议室里,而老百姓却不得温饱。面对这个"高产穷县",习近平的心情十分沉重……

"我是来学习的,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和指教。"到正定以后,习近平没有坐在办公室,他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一位同志请教。

正定的老同志曾评价习近平:平易近人、沉稳、健谈、自信、谦和;是位年轻干部,但做事老练成熟;工作既严肃认真,又密切联系群众。

"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通过调研发现高征购造成正定农业结构比例失调,他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反映困难要求减少征购任务,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老百姓吃饱了,还想富起来。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县委和县政府决定先搞"大包干"试点,再全面推广,开创河北省的先河。

此外,习近平还和县委班长一道开展大讨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经济作物和乡镇企业,让正定经济效益大增。

1984年4月,在正定改革如火如荼时,习近平同志牵头制定了县委工作大纲。1985年,县里又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正定经济"三步走"发展目标与发展方针。正定开始走向新的辉煌……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根据习近平同志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大普查,建立"人才账",刊登"招贤榜",献上"定心丸"。他说,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招聘人才贵乎广,才集贤众,方能振兴经济。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寻找地方政府共建"荣国府"临时外景基地。习近平马上派人联系,很快达成协议。景区1986年顺利竣工,1987年当年有130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旅游收入1761万元,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

习近平回正定

1991年、1993年和1997年、2005年、2008年,习近平曾五次回到他工作和生活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正定县。

习近平在正定看望了30多年前在一个班子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他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习近平在正定塔元庄村与乡亲们座谈时说,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人不论活到多大岁数,最宝贵的是历经沧仍怀有赤子之心。同样,我们党成立90多年了,执政60多年了,最宝贵的是要永葆青春、永葆生机活力。这就要不断改进作风,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