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大困境

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大困境

诺贝尔奖大多都是自然科学奖,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为什么在众多社会科学中,唯独经济学能获得这一奖项呢?这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无关系。它沿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看起来似乎更合乎科学规范的要求。

西方经济学方法的自然科学化

西方主流经济学向自然科学借鉴研究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直接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如均衡、弹性等物理学分析方式,高等数学微积分方法等;二是通过科学哲学间接地借用,如受到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科学哲学的启发和影响,在经济分析中植入自然科学的研究规范。

西方经济学最早受到培根的归纳法和笛卡尔、莱布尼兹的演绎法的影响,这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两个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归纳方法发展了近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树立了方法论的典范。

西方经济学认为,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实证方法,而实证方法就是孔德实证哲学在经济学中的体现。19世纪中期,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形成,这是科学技术哲学的最早形式,强调科学研究的实证性,提出真实、有用、肯定和精确的实证主义原则。孔德的实证主义原则对约翰·穆勒产生了影响。穆勒本身既是科技哲学家又是经济学家。在实证主义的影响下,西方主流经济学开始建构自己的实证方法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剔除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把经济学变成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

19世纪70年代,以门格尔、瓦尔拉斯和杰文斯为代表的边际效用学派兴起,这一学派秉承了经济学早期的演绎方法。与此同时,强调归纳法的德国历史学派也开始兴起。在两派的方法论争论中,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被不断推向深入。尤其是边际效用学派,十分推崇经济分析的数理方法,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在这一阶段被应用到经济研究中来。

之后,逻辑实证主义兴起,西方经济学也跟得很紧。逻辑实证主义发展了早期实证主义传统,认为逻辑分析系统的运用,有可能把给定的“高层次的”科学陈述,拆分和转化为被“低层次的”观察和经验所证实的基本命题。经济学家很快对逻辑实证主义做出了反应。罗宾斯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他要用一整套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和语言对经济学加以重述。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在方法上更注重逻辑的作用,其中数理经济学的数量化倾向变得越发明显起来,数理经济学给演绎方法注入了严密的逻辑,而计量经济学则为经验的验证提供了科学方法。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逐步定型化,一整套逻辑严密的实证方法逐步成为经济学研究公认的套路。

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现实困境

纵观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史,有一个清晰的特征,就是尽可能地向自然科学方法靠拢,使得经济学研究显得越来越像科学。这是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经济学,最终能够被最高自然科学奖——诺贝尔奖接纳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亦步亦趋地模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给经济学带来耀眼光环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诸多问题,经济学方法以及按照这种方法建构起来的经济学,已经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中。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