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虹口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宣言》等历史性文件中蕴含的党的群众观点,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一直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四大对党的群众观点的探索与深化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并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进一步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的实现方式,扩大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实现向群众性政党建设的转变,为群众路线的萌芽发展作出贡献。党的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同志就认为,“第四次大会是形成群众党的开始的基础”。
党的四大使党对群众性政党建设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党的四大指出,中国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不是依附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党的四大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革命形势、统一战线及党的状况出发,推动党的建设向群众性政党建设转变,通过一系列关于民族革命运动、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及妇女运动等的决议案,对民族革命运动及各种群众运动作了具体的制度性安排;为了加强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成立职工运动委员会及妇女部等新机构;为了加强党的宣传鼓动工作,通过关于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的议决案。
党的四大明确提出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的阶级基础和力量来源。党的四大强调,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其中农民是“重要成分”“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党的四大《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争斗。没有这种努力,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都是不可能的”。1925年10月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提出,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党“从小团体过渡到集中的群众政党”的要求。
党的四大还对吸收革命力量、巩固阶级基础的具体路径和策略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党的四大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决定从各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党的力量得到迅速发展。首先,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农入党。为了克服组织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倾向,以便吸收更多的先进分子到党内来,党的四大决定简化入党程序,使有阶级觉悟的分子能够“直接加入本党”。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大会提出,对于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其完全组织在党的指导之下,即使已经在国民党名义之下的工人组织,我们党也应尽力去从中活动,取得指导权。最后,修改党章,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要求将原来章程上“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修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强调党支部建设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926年7月召开的四届二次扩大会议进一步强调“务使本党更加发展,征集更多的革命工人农人与知识分子”。经过党的四大,党大力吸收工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扩大和巩固自身的组织,壮大队伍,适应领导革命斗争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从党的四大到党的五大的两年零三个月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994人猛增到57967人。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工农运动的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