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最讲艺品与人品的统一。柳公权论书法说,“心正则笔正”;郭若虚论画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但凡修行艺术之人,都少不了修心。那些真正喜欢艺术的官员,更当以“可作楷模”的标准要求自己,从心正开始,将爱好保持在私人领域,还艺术、专业一份清净,也还自己的人品、政德一份纯粹。
北京:当官就别去专业领域出洋相(2)
- 习言道丨听习近平讲文明交流互鉴2025-07-15
- 习近平与外国友人的故事丨做中阿友谊的使者2025-06-09
- 数智赋能,助推中国文化出海2025-05-28
- 当“非遗”遇上“中轴”2025-05-15
- 中国文化中的平淡之美2025-04-07
- 人工智能与文艺创新深度融合 谱写“技”“艺”共生新篇章2025-03-20
- 法兰西园林中的中国景观2025-03-10
- 中国软实力跃居世界第二,意味着什么?2025-02-27
- 时代精神的流转与中国形象的变迁2025-01-22
- 中国社会科学网:【理响中国 | 社科青年开讲啦之汉字风华】先导片2024-11-19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首都绿色之变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生动注脚
- 数字新基建 筑梦向未来
- “味蕾游”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 北京文旅热潮涌动,假日经济活力迸发
- 缅怀先烈,将敬意与传承融入前行的每一步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 生日快乐,青春中国
- 【廿四节气·寒露】秋意浓,露凝霜,养生正当时
- “电影+” 加出消费新动能
- 中秋承古韵 明月映团圆
精选视频
共同富裕的中国化实践:改革开放后的阶段性演进
共同富裕的中国化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探索
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中华文明丨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生命力
中华文明丨何以不断流?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古今对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