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实现了“7.5%左右”的增长目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在新常态下,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7.4%来之不易
经初步核算,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这是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60万亿元大关,但GDP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来的新低。
“总的来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我们实现了去年年初确定的‘GDP增长7.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马建堂分析说,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复杂,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此情况下,我国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实现GDP7.4%的增速,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此前也表示,2014年,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弱于原来的预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来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也在经济增速略微减缓的过程中显露出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进一步显现,我国能够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相当不易。
针对不少媒体关注的“我国GDP增速创下24年来新低”的问题,马建堂回应说,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相应的,对经济增速评价的尺度、标准,也需要根据新常态进行调整。
“如果我们把7.4%的经济增速和就业、物价等指标综合起来分析,就会发现,用‘创新低’的说法来评价当前的GDP增速毫无意义。”马建堂说,2014年,我国GDP增长7.4%,但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四个指标配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得出中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结论。
新动力加快孕育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这是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快于第二产业的7.3%,也快于第一产业的4.1%;我国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2%。“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加快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马建堂说。
而从发展的动力结构看,2014年,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
数据显示,2014年,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百分点,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也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1.9%,P2P、电信消费、信息消费等也都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