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全可以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传承文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原则。城镇化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在城镇化建设中不存在文物保护要为城镇化让路的问题。文物保护要符合城镇化的发展规律,不论乡村还是城镇,保护历史传统建筑也要尽量满足原住居民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有利于环境改善和生产发展,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博大胸怀和宏伟志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传统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继承与扬弃、坚守与创新的辩证思维。文物工作要积极回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深入研究和充分阐释各类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文物说话,讲中国故事,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需要,创新文物保护维修与展示利用的技术和手段,努力实现文物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的传播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待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理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生命力的坚定自信和高远追求。文化如水,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尽管因环境影响而程度不同,但总的讲都是流动的、开放的。珍贵文物既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不朽见证,更是中华文明传播发展的互通桥梁。文物工作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服务,与时代互动、与世界互动,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彰显弥久不衰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饱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饱含了对文物工作的亲切关怀,是我们党新时期发出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的新信号和动员令,是指导我国文化文物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身体力行、一以贯之,为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文物工作者和全社会作出了表率。全国文物系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神圣职责,切实发挥文物资源服务国家大局、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切实推进文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文物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